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在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理论的指导下,探讨了名词化现象在新闻语篇中的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名词化指小句的任何一个成分转换为具有名词和名词词组句法功能的语言单位的过程。名词化由于其结构特点,适用于客观、庄重和简约的文体,如:社会科学著作、官方文件、新闻报道和社论、法律文件及商务文件,等等。名词化特征显著,与我们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本研究拟就名词化在新闻语篇中的功能进行尝试性分析。本研究涉及的语料主要选自美国的《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时代周刊》和《新闻周刊》,英国的《卫报》、《泰晤士报》,中国的《中国日报》、《人民日报》等报刊和杂志及其官方网站。通过分析,本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1)概念功能。在新闻语篇特别是新闻标题中,名词化结构通过把过程动词或及物系统的其他成分“打包”成名词,在较短的文字中蕴涵了大量的信息,使表述简洁、节约;其次,名词化通过把小句复合体压缩成单句,原来的语篇标志语转变为过程动词,从而使原有的逻辑关系更加显性化。另外,在被压缩为单句的陈述或断言中,主位或主语通过名词化可以把某些未肯定的信息事实化,使之难以协商,起到强调作用;最后,名词化结构还凸显了新闻语体的文体特征,使其传递的信息更显自然和易于接受。(2)人际功能。首先,在语气系统里,一方面,名词化通过省略主语,使表达的信息“非人格化”,模糊了报道事件的责任人和施动者;另一方面,通过省略限定成分,隐去时间意义,使表达的信息愈加客观化和不可协商。其次,在情态系统中,名词化通过省略或掩盖情态的来源,使得新闻传递的信息难以置疑,记者自己的主观评价也可以被读者无意识地接受为事实。(3)语篇功能。名词化通过压缩和打包,反复担当小句的主位,形成了特别的主谓推进模式,促进了主述位的顺利推进,从而实现语篇的衔接和连贯。同时,名词化结构可以预设已知信息突显未知信息,促进信息的流动,有助论点的展开和收到句尾焦点的效果。另外,名词化还可以帮助形成排比,优化句法结构,增强新闻语篇的美感。实际上,名词化结构在新闻语篇中的三种功能不能孤立地分开,而应该看作整体。本文对新闻语篇中名词化现象的分析对外语教学有一定的意义。名词化是书面交际的重要特征,频繁出现于特殊文体中,熟练地掌握这种结构有利于促进交际和交流。同时,作为产生语法隐喻的一种重要手段,名词化结构高度灵活,生成能力较强,理解了这类结构可加速学习者对于英语的习得,提高他们的语言创造性和同义选择能力。此外,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习者的隐喻思维能力日显重要,学习名词化结构有利于这种能力的培养。最后,更好地了解名词化现象,使我们意识到当前的外语教学改革应注重语言形式与功能的结合,不能脱离具体语境孤立地讲授和学习语言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