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聚合物驱过程中,准确预测聚合物溶液到达油藏深部的实际性能,是优化聚合物驱方案,改善聚合物驱效果的关键,也是目前尚未解决的理论和技术难点。针对这一问题,采用孔喉模型和特长岩心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开展了一类耐温抗盐聚合物溶液视粘度在油藏中动态分布的机理和预测方法研究。依据聚合物热氧化降解实验结果,取得了聚合物在油藏中热氧化降解主控因素为油藏温度、老化时间和溶解氧的基本认识。根据实验结果推断,HJ聚合物在油藏中的热氧化降解主要发生在注入井附近10m范围内的油层中。建立了孔喉模型中聚合物拉伸降解和剪切降解量化评价方法,据此揭示了聚合物在油藏孔喉中机械降解的主要机理为拉伸降解。拉伸降解引起的聚合物溶液粘度损失随拉伸速率单调递增,且存在聚合物分子开始急剧降解的“临界拉伸速率”和降解达到极限值的“极限拉伸速率”,这两个拉伸速率特征值可作为评价驱油用聚合物抗机械降解的性能指标;建立了聚合物在孔喉中的拉伸降解粘度损失模型。通过串联孔喉模型降解实验发现,聚合物通过很少的孔喉便可快速达到降解极限。由此推断,在实际油藏中,聚合物的机械降解主要发生在近井油层。聚合物在岩心中的机械降解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在油藏中机械降解的主控因素为注入速度、运移距离和储层渗透率;注入速度越高、运移距离越远、储层渗透率越低,因机械降解导致的聚合物溶液粘度损失越大;根据HJ在岩心中的机械降解粘度损失分布规律,确定了HJ机械降解的“临界拉伸速率”,据此推算出聚合物HJ在油藏中的机械降解主要发生在距注入井6.5m以内的油层,且机械降解引起粘度损失为42%。依据聚合物溶液在孔喉模型和岩心中粘度损失影响因素及其规律的研究结果,建立了综合表征油藏中热降解、化学降解、机械降解和滞留等影响的聚合物溶液视粘度动态分布经验模型。应用该模型预测了聚合物溶液视粘度在实际油藏中的动态分布,预测结果表明,从注入井到油井之间,聚合物溶液视粘度急剧降低;随注入PV数增大,聚合物溶液视粘度下降速度变缓;当局部PV数达到4PV时,在距注入井10m的位置,HJ聚合物溶液视粘度达到约为原液视粘度45%的稳定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