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中老年人群中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迄今不详,其研究的主要手段进借助于动物模型.近年来,免疫因素、多巴胺D<,2>受体(D<,2> dopamine receptor,D<,2>R)在PD病因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该课题初步探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制作PD大鼠模型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小胶质细胞、一氧化氮(NO)及多巴胺D<,2>受体在PD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该课题分三部分.第一部分 LPS注射大鼠黑质制备PD模型;第二部分 LPS大鼠模型中细胞凋亡、小胶质细胞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研究;第三部分 LPS大鼠模型中双侧纹状体区多巴胺D<,2>受体的研究;结果表明:1.LPS黑质注射能使大鼠产生旋转行为,并可致注射侧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选择性死亡,同侧纹状体部位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含量下降,符合PD动物模型的基本要求,提示LPS的偏侧损毁大鼠模型可作为一种新型PD模型.2.LPS所致的小胶质细胞活化和iNOS表达可参与介导神经元的死亡,提示免疫异常与氧负荷可能在PD的发病过程中共同起作用.3.LPS大鼠模型中损毁侧纹状体部分D<,2>R的两亚型D<,L>和D<,s>mRNA量较对侧明显升高,这可能导致动物行为的改变,提示D<,2>R的多态性可能与PD的发病有一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