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近年来,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在我国呈现迅速上升趋势。超重和肥胖症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健康、社会和心理问题,其日益严重的流行趋势必将对我国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超重和肥胖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当前社区医务人员是预防超重和肥胖的主体,其干预体重的行为水平和力度影响着我国超重和肥胖的防治。但是,之前国内相关研究表明我国医务人员干预水平低、质量差,却没有合适的解释变量,因此,本研究将尝试探查国内社区医务人员干预成人超重和肥胖的行为机制,构建其体重管理认知行为的概念框架。【研究目的】本课题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旨在构建社区医务人员干预成人超重和肥胖行为机制的概念框架,用以理解和解释社区医务人员的相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发展测评问卷,为今后的验证性和干预性研究提供铺垫。【研究方法】研究共分为三个步骤:1、采用文献分析法,对国内外医务人员体重管理行为的现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述,同时,综合分析社会心理学理论在医务人员职业行为中的应用情况,明确用于解释医务人员职业行为的最适理论和相关概念。2、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社区医务人员(医生、护士)、社区居民、管理者实施访谈,借助理论域框架(TDF),初步析出与体重管理行为有关的域和概念,并发展相应的问卷条目。而后,采用专家评判,确立影响行为发生的域和概念,并就相关理论达成专家共识,对条目发展提出意见。3、综合文献研究和质性研究结果,形成社区医务人员干预超重和肥胖行为机制的概念框架,并初步形成相应的测评工具(问卷)。【结果】1、文献研究结果显示:(1)医务人员(包括各级医师和护士)基本上都认同体重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对超重和肥胖的干预力度较低。(2)影响医务人员干预超重和肥胖行为的因素有:人口统计学因素(性别、年龄、自身体重、生活方式、地域、种族)、职业因素(专业、工作年限、相关知识和培训)、态度和信念因素(自我效能、结果期望、肥胖歧视和偏见、角色认同、感知障碍),以及患者因素(患者意愿、肥胖及合并疾病的情况)。(3)计划行为理论(TPB)及其扩展理论可能是解释和预测医务人员职业行为的最适理论。2、质性研究结果显示:(1)与社区医务人员干预成人超重和肥胖行为相关的主题最终可分为7个域、共17个概念。具体包括知识和技能域(知识、技能、技能发展、实践);职业角色认同域(职业角色认同);能力信念域(自我效能、知觉行为控制);结果信念域(结果、结果期望、信念);意向域(意向稳定性、意向);环境和资源域(环境应激源、资源或材料);社会影响域(社会压力、社会支持、权利)。这些因素从个体、人际间和社会三个层面揭示了行为发生的相互作用关系,涉及到的主体有社区医务人员、服务对象(主要是患者)、组织层面(主要来自领导)和环境因素(环境和资源)。(2)17个概念可能来自于计划行为理论(TPB)、社会认知理论(SCT)、知信行理论(KAP)、健康信念模式(HBM)四个理论中的相关概念,尤其是计划行为理论(TPB)和社会认知理论(SCT)两个理论能解释大部分的影响因素。3、结合文献分析和质性研究结果,我们确立行为的影响因素。而后,根据SCT和TPB理论相关假设,结合质性研究中概念的逻辑推理关系,我们构建出基于TPB和SCT嵌套形式的概念框架,并初步形成了共102个条目的测评工具(问卷)。【结论】1、社区医务人员干预成人超重和肥胖的行为水平较低,可能是个体、人际间和组织环境层面的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基于TPB和SCT套嵌形式的概念框架,可能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社区医务人员干预成人超重肥胖的行为。2、社区医务人员在进行体重相关干预活动中普遍感受到自己知识和技能不足、人群健康体重意识水平低、国家政策不支持,使得体重干预很难成功,因此,加强对社区医务人员的培训,社会媒体广泛参与以提高人群意识,政策调整和支持可能是推进社区开展体重管理的有效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