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腹腔积液是一种常见的临床体征,普通患者多由肝硬化, 恶性肿瘤以及结核性腹膜炎引起。但重症患者的腹腔积液更多可能由于腹腔脏器的出血、感染、穿孔、胰腺炎的坏死渗出、严重低蛋白血症、心力衰竭或终末肾脏病等引起,尽早明确腹水的存在及其性质对诊治方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超声影像技术是确诊腹水最敏感的影像学检查,但对腹水性质的判别有一定的困难,腹水穿刺抽液是目前明确腹腔积液的性质或病因的最可靠方法。虽然B超定位能提高腹腔穿刺及置管的成功率,但仍有部分患者因为腹水量少而无法进行B超定位。人体膀胱充盈状态会影响下腹部少量游离积液的分布,但具体效果如何目前尚未知;本实验通过研究不同膀胱充盈容积时下腹部少量腹腔积液的B超声像表现,观察不同膀胱充盈容积对穿刺定位成功率的影响,寻找最佳膀胱充盈容积,为少量腹水重症患者提供腹腔穿刺的临床方案。 【方法】: 观察在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入住本院ICU重症腹水患者,其中B超测得腹水最大深度为大于1.00cm且小于3.00cm为少量腹水的诊断标准,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为入组患者,给予入组患者行膀胱充盈试验,观察不同膀胱充盈容积时下腹部少量腹腔积液的B超声像改变。具体方法:分别使用无菌生理盐水0ml(A)、100ml(B)、200ml(C)、300ml(D)、400ml(E)、500ml(F)充盈膀胱,在相同体位下在B超测量充盈前后腹水无回声暗区深度(最大深度)、腹水无回声暗区宽度(最大宽度),腹水与皮肤表面最大距离(最大皮距)及腹水与皮肤表面最小距离(最小皮距),当腹水最大深度超过3.00cm并周围无肠管组织行腹腔穿刺的B超定位,计算各组定位成功率。通过SPSS 21.0软件,我们对不同膀胱充盈腹水最大深度、最大宽度、最大皮距及最小皮距行方差分析统计分析及对不同膀胱充盈时腹水穿刺B超定位率使用卡方检验统计分析。 【结果】: 1. 不同膀胱充盈容积下腹水最大深度(cm):A(2.011±0.580)、B(2.506± 0.664)、C(2.788±0.759)、D(3.064±0.738)、E(3.086±0.799)、F(3.135±0.908),与A组相比,B、C、D、E、F组增加(P<0.05);与B组相比,C、D、E、F组增加(P<0.05);与C组相比,D、E、F组增加(P<0.05)。 2. 不同膀胱充盈容积下腹水最大宽度(cm):A(4.284±1.374)、B(4.460± 1.012)、C(4.899±1.468)、D(5.452±1.495)、E(5.203±1.670)、F(5.265±1.435),与A组相比,B、C、D、E、F组增加(P<0.05);与B组相比,C、D、E、F组增加(P<0.05)。 3. 不同膀胱充盈容积下腹水最大皮距(cm):A(4.181±0.812)、B(4.430± 0.969)、C(4.767±1.146)、D(5.077±1.138)、E(4.934±1.422)、F(4.853±1.480),与A组相比,B、C、D、E、F组增加(P<0.05);与B组相比,C、D、E、F组增加(P<0.05)。 4. 不同膀胱充盈容积下腹水最小皮距(cm):A(2.135±0.528)、 B(2.046 ±0.592、C(2.096±0.571)、D(2.057±0.664)、E(2.009±0.777)、F(1.918±0.699),不同组腹水最小皮距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 5. 不同膀胱充盈容积下腹水无回声暗区面积值(cm2):A(8.740±3.811)、B[(11.417 ± 4.681)、C(14.235 ± 6.918)、D(17.188 ± 7.458)、E(16.738 ± 9.141)、F(17.015±8.613),与A组相比,B、C、D、E、F组增加(P<0.05);与B组相比,C、D、E、F组增加(P<0.05)。 6. 不同膀胱充盈容积下腹腔穿刺B超定位成功率(个数,百分率):A(0, 0%)、B(9,30.0%)、C(14,46.7%)、D(18,60.0%)、E(15,50.0%)、F(16,53.3%)。与A组相比,B、C、D、E、F组增加(P<0.05)。 【结论】: 1.增加充盈膀胱容积可以使得腹水形态发生变化,使得腹水最大深度有不同程度增加,充盈膀胱容积为300ml,腹水最大深度增加较为明显; 2.增加充盈膀胱容积能提高腹腔穿刺B超定位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