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前六名队伍身体对抗特征的研究

来源 :广州体育大学 广州体育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vi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篮球运动的形成是建立在辨证唯物主义的哲学理论基础上,攻守对抗的对立统一是篮球运动在矛盾运动中发展的最基本的特征,目前,世界篮球运动攻守对抗矛盾日益凸显,这种矛盾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身体接触越来越多,身体对抗愈来愈激烈;对抗形式更加多样化;对抗特点表现得更加激烈、综合、随机、协同、隐蔽。比赛中,谁能在身体对抗中占据主动,谁就能获得比赛的优势,近年来,随着篮球运动进一步发展,特别是随着NBA中球员:詹姆斯、韦德等力量技术型球员出现,身体对抗能力的问题被不断放大,身体对抗性问题成为各国篮球界专家、教练们重点关注的问题。我国篮球水平一直没有显著提高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身体对抗能力差。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录像观察法、逻辑分析法等通过对2010年第16届男篮世锦赛中前六强队伍的各4场比赛进行分析研究,从身体对抗程度、时空、对抗发生的部位、篮球比赛场上各个位置、不同战术运用情况下表现出的身体对抗特征等不同视野下的比赛情况统计进行了比较分析。找出当今高水平篮球比赛中所表现出的共存特征,并对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当代竞技篮球比赛身体对抗的特征是:前六名球队各位置球员身高相对较合理,身体形态彪悍,身体的围度、厚度及肌组织的密度,肌肉含量均较高,适于参与现代篮球运动;身体接触性对抗已经融入到篮球运动的各个技、战术环节中,中等强度的身体对抗能力将成为衡量个人攻守能力与球队防守效果的重要指标;身体对抗讲究技巧性和节奏感,强调身体发力与技术运用的融合;身体对抗以内线为主,且有向外扩散之势;对抗的形式灵活多样,对抗的部位丰富多样,对抗的随机性也在不断增强;不同位置球员在运用进攻与防守技术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不同特征;不同战术安排下身体对抗的次数与强度也表现出来不同特征;进攻战术中,阵地战发生中强度和小强度的身体对抗次数最多;防守战术中,采用联防战术情况下小强度的身体对抗次数最多,采用盯人战术情况下,中等强度身体对抗发生的次数最多,全场紧逼战术中,中等强度身体对抗次数最多等特征。
其他文献
城市社区是城市的细胞和基础,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最密切,是社会问题最敏感、最集中的地方。随着我国自上而下推动的社区建设宏大工程,集物质生活保障和文化生活服务于一体的城市
足球是世界第一大运动,在全球的影响力有目共睹,随着现代足球的发展,五人制足球作为足球大家庭的一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又因其区别于十一人制足球所具有的独特魅力,逐步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富含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理,其中柔力球就是一项具有代表性的项目,柔力球运动是一项融合了太极运动方式和现代竞技双重特征与一体,汇聚了武术、羽毛球、网球
短距离速度项目是指400米(包括400米)以内的平跑、接力跑、跨栏跑及跳跃等项目的快速短冲跑,即“放大”的短跑。短跑是典型的体能类速度项目。前苏联短跑专家把短跑的特点归纳为
赛马,在香港也被称为跑马,是香港地区规模最大,影响力最为深远的项体育运动。赛马运动从19世纪40年代就随着近代战争的开始和英国殖民文化的入侵开始在香港这片土地上得到发
目的:  步行和慢跑作为全世界最受欢迎的健身运动项目,引领着大众的生活方式。相对于其它健身方式,具有经济、有效、不受场地限制的优势,因而一直备受人们的青睐。为了让走、跑
冰雪场馆是我国推广冬季运动的重要保障,也是承接青少年体育教育、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在政府的主导、企业的参与和冬奥会的推动下,冰雪场馆的建设与经营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