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一的多民族自古以来是我国的一大特色,民族工作是党治国理政中的一大重要内容。现阶段,在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和干扰下以及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民族工作呈现出一系列新问题和新态势,民族问题依然显得较为突出。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意识形态领域争夺的重要对象和思想渗透的主要目标。因此,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成长成材,还关系到民族团结事业的顺利开展。本文立足于现阶段民族工作面临的新态势,结合党和国家关于民族理论新的发展成果,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从理论与现实两个层面阐述了本命题的研究意义。通过文献分析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研究法,综合分析及评述了国内外研究成果,把握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相关的研究状况。首先,本文对民族、民族观、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认为习近平在2014年的中央民族会议中提出的系列创见性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丰富和发展,并完善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体系。在掌握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基本理论之后,本文从国际国内严峻形势、新时期民族工作的要求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现状三个方面阐述了开展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重要意义,旨在从思想上强化教育主体和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重视,提高教育与学习的自觉性。其次,本文概述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主要内容,认为现阶段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应包括七个方面的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民族历史观教育、民族文化观教育、民族平等观教育、民族团结观教育、民族和谐观教育、民族发展观教育和民族宗教观教育。本文强调要保证教育目的的有效实现,必须坚持方向性原则、求实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和渗透性原则。最后,本文提出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基本途,认为要有效开展并保障落实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必须加强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传播媒介和长效机制五个主要途径的协同配合,营造全员育人的教育氛围,增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