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何以为善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yesterday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刑法存在的价值,学界主要通过报应论和功利论对刑法存在的正当性展开论述。但无论是最为核心的报应论、功利论还是后期在报应论与功利论的基础之上发展出的折衷论与一体论,都似乎有效证明了刑法对于政治而言的正当性,而说明刑法对公民个体以及对于全人类社会而言何以为正当的存在。这使得刑法的存在长久以来不断受到质疑:理论层面,刑法的正当性长期受到哲学界的批判;实践层面,刑法并未真正让公民从内心顺服。笔者经由“只有通过刑法,才能进入哲学”这句名言的指引,在柏拉图《法篇》中找到了刑法与哲学的关键衔接,并因此发现学界对刑法的哲学属性存有误解。在以“善”为起点,以“善”为终点的柏拉图道德哲学视域下,刑法是以“善”为根据的正当存在。刑法不应以刑罚给人带来的痛苦以及刑法自身所体现的政治权力而正当,相反,刑法应是世人获得哲学救治,通往善与幸福的唯一手段。在柏拉图的哲学作品中,柏拉图将刑法类比为救治人类的医生,刑法通过立法对公民进行教育,帮助恢复公民的美德;通过矫治刑对犯罪人进行矫治,帮助犯罪人回归正义、向往善。此外,刑法还通过对犯罪人担责方式的设计,由犯罪人的补偿和赔偿,实现犯罪人与受害者之间关系的修复,促进社会的和谐。因此,柏拉图评价刑法是“最高贵”的法律。某种程度上说,柏拉图的哲学是目的论的。因而目的刑论也是当代诸多刑罚理论中最接近柏拉图至善哲学的一种刑罚理论。但目的刑论仅仅是依托了预防目的的正当而赋予刑法正当性,其本质仍视刑罚为“恶害”。于此同时,目的刑论以功利论为主要哲学依据,在功利原理的作用下,目的刑论容易导致刑罚走向不择手段的重刑化及惩罚无辜的发展方向,尚不足以成为承载“善”的刑罚理论。因此,笔者在柏拉图道德哲学的指引之下,展开了关于完善目的刑论的讨论,试图构建出一个以“善”为正当根据,以人道主义限定功利刑并以人道主义制约极刑的目的刑理论。希冀以此实现对“刑法何以为善”的理论探索,帮助学界构造出能够促进社会友爱与和谐,增进公民对刑法“忠诚”认同的刑罚理论。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青岛市2013年中小学生营养现状,为开展学生营养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青岛市四区13所中小学8 564名学生进行营养状况调查。采用2007年W
我国古代边战频仍 ,为了民族的安定与发展 ,自战国时代起 ,沿长城依山托岭修关筑隘。关隘为唐边塞诗的重要题材或意象 ,写山河险 ,报国情 ;诉边战苦 ,苍生怨 ;乡情相思 ,唱阳
目的了解豫东农村妇女妇科常见疾病患病情况,为搞好妇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2011年7~10月,对豫东商丘市、永城市、开封市、周口市13个县、110个行政村的1 50
报刊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其中的委婉语更是折射出社会文化观念、心理状态的多面镜。在英文报刊真实语料的基础上,结合报刊文体特点,对委婉语的分类进行分析,辅以不同语言层级上
目的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syndrome,OSAS)患者睡眠时咽腔阻塞特点及解剖原因,并与清醒时Muler检查比较。方法纤维喉镜检查43例睡眠OSAS患者咽腔。结果①所有睡眠患者都有腭咽部阻塞,79%病例合并口咽
将土地制度与环境保护法律制度联系起来,并结合目前存世的各类古籍,可以证明:中国古代环境保护法制经历了从西周时期相对完备到明清时期极度衰弱的演变过程,推动力则是土地所
王旦的愿望是力求作一名“太平良相”。他不仅参与议政 ,而且向皇帝推荐人才 ,选任官员 ,并且负责监督执行。他在内政方面成绩较为突出 ,无论是在政事决策方面或者在人事处理
目的了解昆明市居民疾病经济负担水平,为今后我市制定医疗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调查3 500户家庭,有效问卷11 396份;采用二步模型法估算直接疾病经济
目的 通过对颅底病变手术处理与缺损修复的疗效分析 ,总结其病变类型、部位、特点及其手术处理与修复的方法 ,为临床提供有益经验。方法 对 1982年 2月至 2 0 0 2年 12月在
作为中国的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力在具体实施中,并没有对其与其他权力在行使主体方面予以角色分离。权力行使主体的角色混同产生了消极后果,并导致人们对检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