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问题和低主观幸福感成为研究的热点,过度的依赖手机,严重损害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主观幸福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必要深入探究智能手机成瘾对主观幸福感的内部影响机制,本研究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探索智能手机成瘾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并试图引入人际信任和社交焦虑两个变量,探究其在智能手机成瘾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之间是否起到链式中介作用,以其丰富国内外关于智能手机成瘾和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本研究使用问卷调查法,以扬州地区525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用《成年人智能手机成瘾量表》、《信任量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被试进行测量,运用SPSS22.0对回收数据进行整体分析,得到如下结果:
(1)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水平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更容易产生对手机的过度依赖。在年级方面,研究生的手机成瘾得分显著高于本科生: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水平在每日平均使用手机时长上存在显著差异,日均使用手机越长,手机成瘾得分越高;在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月平均收入方面,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得分差异没有表现出显著性。
(2)在年级、家庭月平均收入方面,人际信任得分有显著差异;人际信任得分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每日平均使用手机时长上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
(3)社交焦虑得分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女生社交焦虑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得分:同样,在年级上也出现了显著差异,本科生社交焦虑得分显著高于研究生;社交焦虑得分在家庭月平均收入上也存在显著差异;在是否独生子女、每日平均使用手机时长上,没有出现显著差异。
(4)主观幸福感得分在年级上有显著差异性,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得分显著高于本科生的得分:在家庭月平均收入上,主观幸福感得分出现了显著差异性;主观幸福感得分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和每日平均使用手机时长上无显著性差异。
(5)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与社交焦虑存在正相关,与人际信任、主观幸福感存在负相关;大学生社交焦虑与人际信任、主观幸福感存在负相关;人际信任和主观幸福感存在正相关。
(6)大学生人际信任和社交焦虑在智能手机成瘾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7)大学生人际信任和社交焦虑在智能手机成瘾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根据研究结果得出研究结论: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能够负向预测主观幸福感,人际信任和社交焦虑在智能手机成瘾和主观幸福感的部分中介作用,另外,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可以通过人际信任和社交焦虑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主观幸福感。
本研究使用问卷调查法,以扬州地区525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用《成年人智能手机成瘾量表》、《信任量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被试进行测量,运用SPSS22.0对回收数据进行整体分析,得到如下结果:
(1)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水平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更容易产生对手机的过度依赖。在年级方面,研究生的手机成瘾得分显著高于本科生: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水平在每日平均使用手机时长上存在显著差异,日均使用手机越长,手机成瘾得分越高;在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月平均收入方面,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得分差异没有表现出显著性。
(2)在年级、家庭月平均收入方面,人际信任得分有显著差异;人际信任得分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每日平均使用手机时长上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
(3)社交焦虑得分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女生社交焦虑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得分:同样,在年级上也出现了显著差异,本科生社交焦虑得分显著高于研究生;社交焦虑得分在家庭月平均收入上也存在显著差异;在是否独生子女、每日平均使用手机时长上,没有出现显著差异。
(4)主观幸福感得分在年级上有显著差异性,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得分显著高于本科生的得分:在家庭月平均收入上,主观幸福感得分出现了显著差异性;主观幸福感得分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和每日平均使用手机时长上无显著性差异。
(5)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与社交焦虑存在正相关,与人际信任、主观幸福感存在负相关;大学生社交焦虑与人际信任、主观幸福感存在负相关;人际信任和主观幸福感存在正相关。
(6)大学生人际信任和社交焦虑在智能手机成瘾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7)大学生人际信任和社交焦虑在智能手机成瘾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根据研究结果得出研究结论: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能够负向预测主观幸福感,人际信任和社交焦虑在智能手机成瘾和主观幸福感的部分中介作用,另外,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可以通过人际信任和社交焦虑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主观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