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1949-1966)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gleqiz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以后川剧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延续延安时期以文艺大众化达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方式,在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川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仅完成了自身的改造,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四川地区的广泛传播。以川剧作为文艺的代表,深入研究川剧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实践,对当前继续利用文艺的形式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川剧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系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进行了探讨,在具体分析川剧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对川剧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产生的时代意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本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川剧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涵义及关系。本部分主要对川剧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进行了界定,以及对川剧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首先明确两个研究对象的内涵,什么是川剧,川剧有哪些特点能够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所帮助;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哪些条件,进而得出二者之间是互相需要,相互促进的关系。第二部分,1949年一1966年川剧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社会背景。本部分主要阐述了建国后为了进一步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满足人民群众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强烈精神需要而继续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社会背景。第三部分,1949年——1966年川剧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本部分是对川剧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体实践活动的研究,也是本选题的研究重点。主要从四个方面整理了川剧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活动:从思想和组织上接受党的领导,确保传播方向的正确性;对川剧艺人进行思想改造,首先在川剧内部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川剧的内容进行修改和再创作,将通俗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入川剧剧本内容;扩展演出途径,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范围。通过这四个方面的活动,17年的时间川剧有效的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第四部分,1949年——1966年川剧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评析。本部分主要对川剧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产生的积极影响和受到的局限以及对当前工作有何启示进行了研究。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主要有: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保证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顺利实施;促进了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接受。但也受到简单化、庸俗化,过分突出文艺政治功能的局限。其现实启示主要是:利用文艺形式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文艺领域的指导地位;重视文艺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作用;培养当代社会主义文艺工作者;创作领引时代风气的新文艺作品;坚持文艺的群众路线,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其他文献
城市社区居委会直选是我国基层民主的一种重要实现形式,在近几年的城市选举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与以往的社区居委会间接选举以及户代表选举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与城市基层民主制
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衡量人类普遍解放的重要尺度是妇女解放程度。妇女解放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女性在政治中的参与程度,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民主化和文明化程
互联网络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使得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它,但同时也对现行的法律体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导致了原有的利益平衡机制产生失衡。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厦门市后村村落共同缔造事件的开始和发展情况的回顾,介绍了后村村民自治的开展,并进一步探讨了村民自治在后村得以有效自治的影响因素,发掘了村民自治有效实现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