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适合介入治疗实验研究的VX2肝癌模型,观察氩氦刀治疗的生物学效应。
方法:1. 将日本大白兔60只分为开腹穿刺(A组)、开腹包埋(B组)、超声引导下18G针(C组)和16G针(D组)经皮穿刺四组(每组15只)。接种2w后,用超声、CT、MRI检测肿瘤生长情况。
2. 荷瘤日本大白兔36只随机分成3组,即对照组(A组,n=12),外科切除组(B组,n=12),氩氦刀治疗组(C组,n=12)。分别于术前、术后1d、3d、1w观察血清中AST、ALT、BUN、CR的变化;术前、术后1w、2w、3w观察血清中Bax、Bcl-2蛋白含量的变化;术后1w、3w、5w影像学观察治疗后肿瘤在腹腔、肺部转移情况;治疗后3d每组5只兔在腿部再次接种VX2肿瘤,观察再接种成功率;观察模型兔生存时间。
结果:1. A组、B组与D组比较原位种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种植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比较原位种植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种植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2w后超声检查肿瘤在声像图上表现为肝内低回声肿块,肿块周边及内部可见星点状、短条状血流信号。CT平扫肿瘤为略低密度病灶,增强扫描以肿瘤周边强化为著;MRI平扫肿瘤呈稍长T1、长T2信号。
2. (1)术后1d、3d时检测B组、C组AST、ALT、BUN、CR均有升高,到术后1w基本恢复正常。统计学分析,术后1d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无明显变化。
(2)术后1w时C组Bax蛋白含量升高,Bcl-2蛋白含量未见明显变化,Bax/Bcl-2 值升高,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w时Bax/Bcl-2略有升高,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到术后3w时已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A组、B组Bax蛋白含量、Bcl-2蛋白含量、Bax/Bcl-2值无明显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
(3)A、B、C组在1w、3w、5w时,腹腔转移分别为1、2、0只,8、6、3只,11、9、8只;肺转移分别为2、2、1只,10、8、5只,11、10、8只,观察结束时全部发现转移。统计学分析,3w时A组与C组腹腔和肺转移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4)再次接种后2w,A组5只10个肿瘤生长; B组5只8个肿瘤生长;C组有3只5个肿瘤生长。统计学分析,A组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5)生存时间 C组>B组>A组,统计学分析,A组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B组比较、B组与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1.超声引导下16G针穿刺制作肝癌模型的方法简单、接种率高、肿瘤呈单个生长,其影像学表现类似人类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是适合介入治疗实验研究的动物模型。
2.(1)氩氦刀治疗与手术治疗相比在原位杀灭肿瘤的同时,能够短时间内上调外周血中Bax蛋白含量,对Bcl-2蛋白含量无明显影响,Bax/Bcl-2比值升高,提高了机体对肿瘤的凋亡能力。
(2)氩氦刀治疗与对照组相比推迟了肿瘤转移的时间,延长了生存期;氩氦刀治疗与手术相比没有增加肿瘤转移机率,短期内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
(3)外科手术与氩氦刀治疗对模型兔肝肾功能有一定影响,是可逆的,模型兔可以耐受。在临床治疗中应注意对肝肾功能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