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融合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研究——基于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视角

来源 :山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anger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制造业在改革开放后四十多年里,迎来了高速发展,庞大的制造业有力的支撑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然而,我国制造业一直是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典型产业,加之我国制造工业起步迟,在工业发展历程中工业化进程的缺失,长期的快速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日益突显出来。随着服务经济时代的到来,生产性服务业渗透在制造业的各个环节。从世界发达国家的产业发展中也能发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是现代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也必将成为我国制造业未来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和走向“制造强国”的重要推力。而环境规制能够限制制造业企业污染性行为,提升绿色生态效率,未来产业结构调整也必然处于环境规制之下。因此,研究我国现阶段产业融合对于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环境规制下产业融合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路径,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首先,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产业融合和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其次,通过构建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对我国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进行测度分析,根据测度结果对我国各个省、市(自治区)的产业融合水平进行测度分析;然后运用Malmquist指数法对我国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对产业融合、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路径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在以上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结论与政策建议,为我国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提供参考。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2010-2019年我国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整体发展水平较为稳定,呈现出波动式前进的趋势,区域间存在明显差异,两大产业发展水平整体上呈现出由东向西阶梯式递减趋势,即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2)总体来看,我国产业融合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由东向西分别处于中度融合水平、中低度融合水平、低度融合水平三个维度,产业融合与两大产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当制造业与服务业发展水平都处于较高水平时,产业融合会呈现出较高的水平。(3)我国制造业在2010-2019年这十年间的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所上升,平均以1.5%的增速上升,平均发展水平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4)产业融合始终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生产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环境规制存在显著的单门槛效应,按照门槛值将环境规制分为低强度和高强度两个区间,随着环境规制强度的增加,产业融合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积极作用也随之提升。因此,在环境规制日益增强的环境下,进一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至关重要。
其他文献
产业结构升级是中国突破发展转型壁垒,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不可或缺的手段,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存在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偏离、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全球经济正大步走向以网络为基础的数字经济新时代,数字经济全面融入生产生活,可通过提供技术、产品、商业应用模式及需求侧结构等创新来促进产业变迁并重塑产业结构。因此,分析数字经济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机制,研究数字经济通过哪些途径对产业结
学位
国际收支是一国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和国际经济形势的综合反映,不仅关系着一国宏观经济的稳定,还关系着国与国之间的经贸往来。中美两国贸易和资本往来日益密切,中国国际收支对美国经济政策变化的敏感程度不断提高。在美国一系列逆全球化政策的推行下,国际格局加速演变,不确定性风险攀升。在此背景下,中国国际收支所面临的国际环境日趋复杂。防范国际经济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成为中国现阶段必须思考的问题。随着中美贸易摩擦不
学位
实施高水平双向开放不仅是构建我国经济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资本市场逐步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的大门正在逐步打开,“沪港通”交易机制是我国资本市场开放的关键环节。“沪港通”交易机制的推行标志着资本市场的开放由单向转为双向。沪港通机制促进了A股市场与港股市场双向联通,不仅有助于企业“走出去”,学习国外企业先进的公司治理理念,且减缓信息不对称,促进国际资本流通,提高实体企业投融
学位
促进我国不同地区森林公园旅游产业发展不仅是把森林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的重要举措,也是贯彻落实“两山”理论的客观要求。然而,目前我国森林公园旅游产业发展仍存在效率低下、区域发展不均衡等突出现实问题。同时,当前关于森林公园旅游产业效率收敛性的研究较少,且在已有研究中尚未考虑森林公园旅游产业发展可能存在的空间关联问题。因此科学测度和分析全国及各地区森林公园旅游产业效率分布特征及差异程度,识别和探究森林
学位
在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我国创新进程实现重大跃升。但与此同时,区域创新不平衡问题也日益凸显,其中导致区域创新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区域间存在严重的创新资源错配。我国存在的行政区域划分对经济发展造成“刚性约束”,阻碍创新资源自由流动,造成区域创新资源错配。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中,数字经济蓬勃兴起,成为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因为数字经济具有很强的渗透性、替代性和协同性,可以
学位
随着中国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优化,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和新引擎,为经济发展增添了稳定性和协调性。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发展之基和活力源泉,良好的营商环境降低了服务业市场主体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和行业准入门槛,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便利条件,有效激发服务业市场活力,释放服务业巨大发展潜力,营商环境优化是促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本文针对营商环境水平与地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关系进行
学位
着力提高资源型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而实现绿色转型发展是当前学术界和实务界高度关注的议题之一。这不仅有助于资源型城市自身化解经济增长、环境污染、资源约束三者之间的矛盾,破解发展桎梏进而迈入良性社会发展轨道,而且关乎到整个国家的区域协调发展以及经济高质量变革。现实经验和诸多研究表明,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进程中不能单纯依靠市场作用的发挥,政府通过适当的政策手段进行干预与引导是尤为必要的。其中,国家开发区
学位
长期以来,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业高质量发展对于推动乡村振兴、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二十大报告首次将“农业强国”写进党代会报告,突出了农业、农村、农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近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农村居民在城乡之间迁移呈现常态化趋势。从短期来看,农村居民从农业部门向非农部门的转移伴随着农业劳动力数量的减少、单个劳动力劳动强度的提高和农户物质投入的增加。从长期来看,农村青
学位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求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进程,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作为一种新兴交通工具,高速铁路的建设提升了要素的配置效率,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基于2013-2019年中国27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将高速铁路的开通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考察高铁开通对城市人力资本错配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高铁开通可以显著改善
学位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党的十九大、二十大报告均指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老龄化会从供给端与需求端深度影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农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是整个社会平稳发展的压舱石,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经济增长动力转化的关键时期,深入分析人口老龄化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人口老龄化会从供求两端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产生影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