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20世纪是革命、战争、运动、改革此起彼伏的动荡世纪,以普通民众为主体的“大众”在政治生活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甚至被“神化”。大众文学在20世纪的中国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20世纪初期、中期和晚期,都出现了大众文学热。采用历时性的描述方式从语境角度对它进行历史考察和理论思辨,重点探讨它产生的“合法性”,不难发现它的兴起与文学的外部因素和文学的内部因素产生了巨大合力休戚相关,它的价值、功能和结构三重规定常常一体化。尤其是大众文学的宣传启蒙功能和娱乐宣泄功能分别在革命语境和商业文化语境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化。但是两种不同语境中的大众文学对“大众”的膜拜不过是各取所需的策略性选择,深刻影响了大众文学的健康发展,使它常常处在被政治激进主义和商业物质主义“胁迫”,不得不与之“合谋”的尴尬状态。革命政治语境中的大众文学随着政治影响的加剧,文学性被严重削弱,几乎沦落为政治宣传的工具;商业文化语境中的大众文学受到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思潮的影响,几乎沦落为亚文化圈中的“通俗”文学。尽管不可否认20世纪中国的大众文学无论是在文学内部或者是在文学外部,如在文学内部的文体建设上及文学普及教育上,在文学外部的政治宣传及商业文化的建设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它的问题也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