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丙烯酸乙酯和乙醇共沸物的聚丙烯酸钠的制备

来源 :青岛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eamagain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丙烯酸乙酯和乙醇共沸物为原料,通过反应分离回收得到乙醇和丙烯酸钠。以所得到的丙烯酸钠为原料,分别采用光辅助水溶液聚合法和反相悬浮聚合法,对聚丙烯酸钠的制备进行了系统研究。  首先,对丙烯酸乙酯和乙醇共沸物的分离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反应介质、反应介质乙醇的用量、反应温度、时间对反应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介质选用乙醇,其用量为共沸物质量分数的167%,60℃下反应2h,在上述条件下,丙烯酸钠的收率在99%以上。  以所得到的丙烯酸钠为原料,采用光辅助引发聚合技术,对聚丙烯酸钠的制备进行了系统研究,考察了引发剂种类和用量、丙烯酸钠水溶液pH值、各引发剂的不同配比、反应温度、丙烯酸钠浓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得到的较佳工艺条件为:以偶氮类引发剂(V-50)、NaHSO3和过硫酸铵((NH4)2S2O8)为复合引发体系,pH=7,w(V-50)=0.02%;w((NH4)2S2O8)与 w(NaHSO3)总量为0.075%;m((NH4)2S2O4):m(NaHSO3)=2:1,反应温度控制在20℃,w(单体)=35%。在上述条件下,产物聚丙烯酸钠的分子量可达1340万,溶解时间26 min。  以所得到的丙烯酸钠为原料,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技术,对聚丙烯酸钠的制备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所得到的较佳工艺条件为:以(NH4)2S2O8、脲素和V-50为复合引发体系,w((NH4)2S2O8)=0.10%,w(脲素)=0.20%,w(V-50)=0.10%,V(环己烷):V(水)=3:1,w(sp-60)=0.45%,w(单体)=35%,w(丙烯酸)=25.5%,转速为400 r/s,40℃反应1h,50℃再反应1h,共沸脱水温度为80℃。在上述较佳条件下,产品的分子量可达到1200万,溶解时间17 min。  以丙烯酸乙酯和乙醇为原料,采用光辅助水溶液聚合和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高分子量的聚丙烯酸钠,目前未见文献报道。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研究了二氧化碳加氢合成二甲醚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使用碳酸钠作为沉淀剂的共沉淀法在不同的工艺条件下制备了锆掺杂的二氧化碳加氢合成二甲醚的催化剂。在WFSM-3060型催化剂评价装置中对不同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催化性能的测试和评价,筛选出了最优的制备工艺条件。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测试(BET)、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热重分析(TG)等技术对各种工艺条件制取的催化剂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s,SOFCs)可将燃料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具有能量转化效率高、燃料适应范围广和环境友好等优点,是一种市场发展前景看好的新能源技术。SOFC单电池由阴极、电解质和阳极三部分组成,其中阴极、电解质材料的研究已经较为充分,市场已推出相应的材料体系。在SOFC操作温度中低温化的发展趋势下,阳极材料的开发显得滞后,这是因为传统Ni基金属陶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