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多民族聚居地区,族群关系的良好发展对我国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至关重要。地处甘肃省南部的洮州是一个多族群聚居之地,洮州的龙神信仰已然发展成为了多族群共同参与并共享的地方文化,也成为了族际互动的重要平台,为当地族群关系的良性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论文正是以龙神信仰为中心,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从民间信仰的视域来探讨当地的族群互动。厘清汉族龙神信仰的形成,他族加入的过程之后,探讨多族群在祭祀组织、仪式、庙会等面向中的互动情景。最后分析了龙神信仰构筑的多元互动网络,以及互动建构的洮州地域共同体的认同和交错互动型族群关系的形成。纵观全文,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洮州龙神信仰的生存环境,洮州多族群面临的共同的生态环境和共同的庄稼丰收的精神诉求,促使洮州龙神信仰的形成,而信奉就要组织民众举行仪式和庆典来祭拜龙神,如此,族际间的互动不仅在信仰层面展开,还在组织、仪式、庙会的层面展开。第二,洮州的十八位龙神,其原型是明朝配享太庙的功臣,最初由戍边将士供奉为军神,后随着汉人社会的形成,军神与地方神灵结合,最终形成了以驱灾禳福为目的的十八龙神,经过明清两代的发展,龙神庙遍布洮州各地。在龙神文化传播到藏区之后,通过对历史记忆的分析得知,从事半农半牧的藏族和土族以“马路”的形式加入了龙神信仰,并与汉族发生互动,而回族整体上也认同龙神文化。这就形成了一种多族群共同参与的龙神文化,这为族际间的深入互动提供了可能。第三,多个族群通常在祭祀组织、仪式以及庙会场景中发生互动。汉族与他族在青苗会中的互动形式具化为大会与分会、帮会以及马路上的民间组织之间的协同;仪式通过族群的整合与地域的整合建构了和谐的族际关系;庙会中洮州内部符号资源和情感资源的互动促进了洮州地域共同体的形成,而洮州与外部区域以及洮州作为一种地方力量与国家的互动为内部互动提供了经济和政治保障。最后,龙神信仰构筑了多元互动网络,最终形成了“文化上的多元融合与地域上的一体认同”的交错互动型族群关系,这体现了“多元一体”民族关系宏观理论在微观社会中的地方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