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吗啡肽(Endomorphin,EM)是与μ阿片受体的亲和力和选择性最高的内源性配体,可分为EM1和EM2两种亚型,具有明确的镇痛作用。EM阳性神经元的胞体在中枢内主要分布于下丘脑、孤束核等,在外周主要分布于感觉神经节,而EM阳性纤维及其终末的分布较为广泛,但主要存在于下丘脑、孤束核、脊髓和延髓背角等许多重要结构。以往的研究证明EM1阳性神经元、纤维及终末主要存在于上位中枢,EM2阳性神经元、纤维及终末则主要位于脊髓等下位中枢和感觉神经节,提示EM1可能主要在高位中枢发挥镇痛作用,而EM2主要参与对伤害性刺激初级传入的调控。下丘脑、孤束核是内脏感觉信息传递的重要通路,并参与痛信息的调控,这些核团之间是否有EM阳性纤维往返联系以及它们的EM阳性纤维及终末的来源如何目前仍未见报道。本研究利用荧光金(FG)逆行追踪与EM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相结合的双标技术,观察了孤束核和下丘脑之间EM能纤维的往返联系。将FG注入孤束核(以外侧亚核为中心)后,在下丘脑室旁核小细胞部、穹窿周区、下丘脑后区及弓状核等核团内都观察到数量较多的FG逆行标记神经元;EM1和EM2阳性神经元的胞体主要位于下丘脑背内侧核、腹内侧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