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的论角度论戏剧翻译——《茶馆》两英译本对比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13622229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戏剧是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它以舞台演出为目的,同时蕴涵着文化特质,具有高度的文学性,可像诗歌,小说一样用于阅读欣赏。由于戏剧的双重性,戏剧翻译必定要比其它文学类型的翻译有更多的困难。比如,为适应舞台演出而作的变通与语言文化信息的传递在戏剧翻译中便是一对典型的矛盾。根据德国功能学派的目的论,翻译目的决定译者将要采取的翻译方法和策略,以便创造出功能上充分的目的文本。在目的论中,目的文本好坏的评价标准不再是等值,而是译文的“充分性”,即译文达到翻译目的的程度。 在戏剧翻译中,只有对翻译目的进行明确的界定,译者才能应付戏剧翻译中存在的矛盾,以采取适当的策略和方法进行剧本的翻译,同时在评价戏剧翻译质量时,也应该看译文的充分性,从而作出有针对性的客观的评价。在目的理论的框架下,本文分别从四个方面对英若诚和霍华翻译的话剧《茶馆》作了对比,通过对两译者翻译的目的及其相应的策略以及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验证了目的论在戏剧翻译中的适用性。 在各种翻译理论和翻译标准争鸣的今天,目的论虽然算不上完善,但仍然能够给译者,翻译学习者和翻译评价以理论指导。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目的理论,更多的关注戏剧翻译,对翻译界的发展和戏剧文明的传播是不无裨益的。
其他文献
本文对英语关系从句产出难度顺序进行了探讨。文章通过比较、讨论发现,中国外语学习者在英语关系从句产出难度顺序上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并且这些因素即可以在不同层面产生影响
词汇、语音和语法是构成语言三大要素。英语学习者英语水平取决于学习者的词汇宽度知识和深度知识。词汇学习是学习者凭借某种学习策略的动态参与过程。英语作为一门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