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易地搬迁脱贫”涉及约98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他们与其他非自愿移民的不同在于移民主体的贫困性和移民项目的政治性。本研究试图运用身体社会学理论对这一移民群体从搬迁后的空间压缩和结构变化、日常生活形态的革新、生计模式的转变和政府的身体管理四个方面进行观察,以探讨易地搬迁给搬迁人口的身体带来了什么改变(内容),是如何改变的(过程),以及搬迁人口的身体在这个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这种改变对身体的规训和改造。在以往微观角度的移民适应研究中,移民的“身体”被隐去了,身体和感受两个概念极少被提及。而身体社会学就是把传统社会学所忽视的身体纳入到研究视野中,关注身体的体验性、感受性等非理性因素在日常生活、社会建构中的作用,并观察权力、组织、现代性、社会制度等因素对身体的塑造和规训。易地搬迁是对身体的—种最直接的搬迁和摆放。首先,从空间角度看,城市主义的空间霸权否定了乡土社会的空间理念,城市化的室外、室内空间以不用的空间逻辑规训着搬迁者的生理身体和社会身体。国家力量通过这种“窗口化”的身体摆放更深入、更日常的介入到了搬迁者的生活中;其次,搬迁者的身体适应不是在搬迁的瞬间发生和完成的,而是在日复一日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完成的,而搬迁者的时间可以分为日常生活时间和工作时间:在日常生活这个微观的、琐碎的场域中,搬迁者通过家务劳动、饮食和卫生习惯、子女教育、消费和娱乐等活动感受和适应身体的改变。日常生活形态革新和国家权力期望塑造了一种符合福柯所谓的既柔顺又有生产性的“温驯身体”。不同的生计模式和城市钟点时间共同把移民的身体改造为劳动的工具;最后,政府和社区也对搬迁者进行身体管理,即公共卫生与医保体系的完善、“理想身体形象”的建构和“扶贫扶志”的倡导对移民进行的身体塑造和管理。与既有的研究相比,本文为研究移民社会适应和生活变迁提供了一种身体社会学的微观角度和个体规训的分析框架。易地扶贫搬迁是顶层设计“园艺国家观”的产物,改变了搬迁对象原来自有的生活逻辑和价值,并通过空间设计、日常生活的革新和塑造理想化身体对扶贫搬迁者进行身体改造和规训。本文认为,除了要将人放回具体的社会情境和实践中加以考察之外,还应当进行身体的“关联性”思维,把被忽视的身体规训和身体感受拉回研究视阈,考察身体和社会建构的双向互动,观察国家的微观权力对个体的规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