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支持是建立在社会网络结构上的各种社会关系对个体的主观支持或客观的影响力,它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三个维度。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密切,现有的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有正向预测作用。心理弹性表示一系列能力和特征通过动态交互作用而使个体在遭受重大压力和危险时能迅速恢复和成功应对的过程。研究表明,心理弹性是心理健康的保护因子。心理弹性水平越高的个体,其幸福感、生活满意度、乐观等积极心理品质的也越丰富,在面对困难情境时,能够及时调用其积极心理资源应对困难,最终获得良好的适应性结果。另外,不少研究指出,心理弹性在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之间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社会支持、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且心理弹性在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联系之间能起到某种作用。但现有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大学生、中职生、老年人等群体,对医学生群体的关注较少。因此,本研究以广州地区医学生为调查对象,旨在探讨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以及心理健康与心理弹性、社会支持的相互关系,提出对策与建议,为医学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完善医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提供理论基础,进而促进医学生良性发展,推动国家卫生事业发展。目的调查广州地区医学生心理弹性、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基本状况,探讨医学生心理弹性、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研究医学生心理弹性、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互关系以及心理弹性在医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自制的人口学资料和一般情况调查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广州地区672名医学生进行方便抽样调查。采用Excel2010建立数据库录入数据,运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回归分析,运用Process插件对数据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等。结果(1)广州地区医学生心理弹性总分均值为(60.8±14.459)、社会支持总分均值为(36.09±6.117)、心理健康总分均值为(145.25±40.10),与国内一般大学生相比,广州地区医学生的心理弹性水平相对较高,社会支持、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低;(2)不同性别、家庭经济状况、是否来自单亲家庭、是否处于实习阶段、是否处于恋爱中的医学生心理弹性得分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性别、专业类型、家庭经济状况、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来自单亲家庭、是否处于实习阶段、是否处于恋爱中的医学生社会支持得分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不同年级、专业类型、家庭经济状况、是否来自单亲家庭、是否处于实习阶段的医学生心理健康得分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医学生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P<0.05),医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P<0.05),医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弹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6)心理弹性在医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1)广州地区医学生的心理弹性水平相对较高,社会支持、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低;(2)性别、家庭经济状况、是否来自单亲家庭、是否处于实习阶段、是否处于恋爱中是医学生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3)性别、专业类型、家庭经济状况、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来自单亲家庭、是否处于实习阶段、是否处于恋爱中是医学生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4)年级、专业类型、家庭经济状况、是否来自单亲家庭、是否处于实习阶段是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5)心理弹性、社会支持对医学生心理健康有正向预测作用;(6)心理弹性在医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