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学习的视觉反馈作用及模型研究——基于学说上海话的心理学实验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indswo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通过观察研究外来移民在学习上海方言时所显示的特征,试图探究语音学习背后的心理机制。采用方言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有两点。首先,不同的方言之间以共同语为平台,减少了学习对象和被试母语之间的鸿沟;其次,由于被试并不理解陌生方言的发音,理所当然地将意义层面从中剥离,从而更贴近语音模仿的本质。故而,方言不失为一种优质的语音实验材料。此外,上海话又是中国各地方言中最具特色的方言之一。 本实验的基本立场是,从跨通道的语言知觉角度出发,不仅仅局限于听觉通道,同时还提供视觉通道来检验语言学习的模型特征。依靠计算机技术,将语音的平均幅度特征曲线作为一种视觉反馈,以其包含的语音特征信息来帮助被试更准确地把握发音的特点,更快更好的掌握方言发音。从材料字数、有无视觉反馈、有无客观评分、有无相关经验等方面对之进行考察,获得结论大致如下所述:第一,随着字数的增加,学习效果也由好转坏;而四字更是方言学习的瓶颈。 第二,客观评分对被试具有明显的激励作用,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 第三,女性似乎比男性具有更好的持久力。 第四,男性对视觉信息的处理能力优于女性;而女性则更依赖于听觉信息,并且具有较好的节奏感。 第五,有经验者对视觉信息的利用程度更好,表现出更从容的语音加工能力。 总而言之,实验的结论与被试的心理加工能力是息息相关的。
其他文献
中国数学教育的传统是重视“双基”教学,在新世纪以来开展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中,有些人对这一传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我们对数学新课程中一些看法进行反思,并审视历次数学课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最新的英语教学理论在中国快速发展。在这些理论中,TBLT(以任务为基础的语言教学法)是交际法框架内发展的产物。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些语言学
随着知识管理在企业组织中取得了越来越多的成功案例,教育领域也开始关注在教育组织中引进知识管理理念和途径,以提高学生的素质、教学的效率、学校的竞争力。能够实现知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