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通过观察研究外来移民在学习上海方言时所显示的特征,试图探究语音学习背后的心理机制。采用方言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有两点。首先,不同的方言之间以共同语为平台,减少了学习对象和被试母语之间的鸿沟;其次,由于被试并不理解陌生方言的发音,理所当然地将意义层面从中剥离,从而更贴近语音模仿的本质。故而,方言不失为一种优质的语音实验材料。此外,上海话又是中国各地方言中最具特色的方言之一。
本实验的基本立场是,从跨通道的语言知觉角度出发,不仅仅局限于听觉通道,同时还提供视觉通道来检验语言学习的模型特征。依靠计算机技术,将语音的平均幅度特征曲线作为一种视觉反馈,以其包含的语音特征信息来帮助被试更准确地把握发音的特点,更快更好的掌握方言发音。从材料字数、有无视觉反馈、有无客观评分、有无相关经验等方面对之进行考察,获得结论大致如下所述:第一,随着字数的增加,学习效果也由好转坏;而四字更是方言学习的瓶颈。
第二,客观评分对被试具有明显的激励作用,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
第三,女性似乎比男性具有更好的持久力。
第四,男性对视觉信息的处理能力优于女性;而女性则更依赖于听觉信息,并且具有较好的节奏感。
第五,有经验者对视觉信息的利用程度更好,表现出更从容的语音加工能力。
总而言之,实验的结论与被试的心理加工能力是息息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