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n4+离子掺杂的氟锡酸盐红光材料的合成机理与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zao81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Mn~(4+)作为发光中心具有优良的光谱特征:有一个蓝色宽吸收带和一组红色的尖锐发射峰及较高的发光效率,能够很好的应用于白光LED。因此,Mn~(4+)系列掺杂的红色荧光粉因其独特的发光特性,简便的合成条件及丰富的原料而备受关注。本论文探索研究了多种新型Mn~(4+)掺杂复合氟化物红色荧光粉的合成及其发光性能与应用性探究。室温条件下通过两步法合成Mn~(4+)掺杂的Na_2SnF_6红色荧光粉,并探究其形成机制;通过NaF和KF的一定分子比例在HF溶液中反应获得红色荧光材料NaKSnF_6:Mn~(
其他文献
室温离子液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溶剂和电解质具有低熔点、溶解性好、不易挥发、导电性好、电化学窗口宽等优点,已经广泛地应用在有机合成、催化、电化学、材料科学等领域。在萃
学位
本论文主要采用固相法制备Sr2MgSi2O7:Eu2+,Dy3+蓝色长余辉发光材料,系统探讨发光材料基质、掺入离子浓度以及热处理工艺等对发光材料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发光陶瓷的制备工艺。
磁性纳米粒子具备独特的性质,例如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以及特有的磁性等,在许多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它们已经成为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特定病原体和生物物种分离的重要工具,为医疗成像、免疫检测、药物输送等生物医学应用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机遇,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其独特的磁学性质,能够产生生物系统中所没有的信号,是生物体检测的理想探针。经过表面修饰以后,稳定、没有毒性的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