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HPV16/18、TGF-β1、ERK2和P-ERK1/2在治疗前后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并研究他们之间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放化疗前后对照宫颈癌病例石蜡组织块8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50例以及正常宫颈组织3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S-P法)分别测定TGF-β1、ERK2和P-ERK1/2蛋白以及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HPV16/18的表达情况。并对其进行随访,获得40例随访资料。结果:1.HPV16/18、TGF-β1、ERK2和P-ERK1/2在未治疗宫颈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CIN组织和正常宫颈组织。在宫颈癌组织、CIN组织和正常宫颈组织中的HPV16/18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5%(62/80)、30%(15/50)和6.67% (2/30) ,三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TGF-β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52/80)、38%(19/50)和16.67%(5/30),三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ERK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60/80)、34%(17/50)和13.33%(4/30),三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P-ERK1/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5%(42/80)、28%(14/50)和20%(6/30),三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未治疗的宫颈癌组织中的TGF-β1、ERK2和P-ERK1/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52/80)、75%(60/80)和52.5%(42/80),而治疗后宫颈癌组织中TGF-β1、ERK2和P-ERK1/2阳性表达率分别45%(36/80)、50%(40/80)和25%(20/80),治疗前后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具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HPV16/18在宫颈癌治疗前后没有明显变化(p>0.05)3.TGF-β1、ERK2和P-ERK1/2表达与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HPV16/18的表达确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关系不大(P>0.05);而HPV16/18、TGF-β1、ERK2和P-ERK1/2阳性表达率均与宫颈癌患者年龄、生育史、组织类型无关(p >0.05)。4.HPV16/18与TGF-β1、ERK2和P-ERK1/2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0.36, p<0.01;r=0.38, p<0.01;r=0.27, p<0.05),TGF-β1与ERK2和P-ERK1/2蛋白表达均呈正相关(r=0.56, p <0.01;r=0.61, p <0.01),ERK2和P-ERK1/2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51, p<0.01)。5.在宫颈癌中,HPV16/18、TGF-β1、ERK2和P-ERK1/2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病情进展情况有关,阳性率高者,病情进展快(p<0.05)。结论:1.HPV16/18、TGF-β1、ERK2和P-ERK1/2在宫颈病变的中表达情况与病变良恶性有关。2.TGF-β1、ERK2和P-ERK1/2的表达与宫颈癌放化疗有关,提示放化疗可能影响宫颈癌组织的免疫组化表达水平。3.TGF-β1、ERK2和P-ERK1/2的表达与宫颈癌的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关系密切,并且HPV16/18、TGF-β1、ERK2和P-ERK1/2阳性表达率高者病情进展快,提示阳性表达情况与宫颈癌浸润进展相关,联合检测这些因子,可以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4.HPV16/18可能通过影响TGF-β-ERK1/2信号转导通路,发挥促进肿瘤浸润、转移的功能,促使宫颈细胞的恶性转化,阻断这一信号传导通路,恢复细胞对TGF-β1的细胞抑制作用的敏感性,将会为宫颈癌的治疗开辟新的有效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