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美国学者阿斯汀“学习参与理论(Learning Engagement)”为引导,大学生学习参与问题作为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受到海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我国教育领域工作者的研究视角也逐渐从教师的“传道授业”转变为对学生的“学习参与”过程的关注。然而,日语专业作为我国第二大外语学科,其大学生的学习参与问题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成为亟待完善的课题之一。探讨日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参与问题,离不开对其专业发展现状的剖析。近年来,随着国际化水平的提升以及中日关系的不稳定发展,日语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受到了极大威胁。《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将日语评为“就业黄牌专业”,部分高校甚至撤销了日语专业的招生。不利的就业环境势必影响日语专业大学生的职业发展认知,也极有可能间接威胁其学习参与热情。因此,探讨与分析日语专业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意识与学习参与的关联性问题,对日语学科的发展显得尤为必要。本研究以山东省Q大学499名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结合量化分析与质性访谈,探讨日语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意识和学习参与现状,考察其职业生涯意识对学习参与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学习参与方面,日语专业大学生对学习的参与较为被动、刻板,以应试型参与为主,自主性学习及社会实践参与行为较为消极。影响因素方面,日语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参与受到亲子关系、院校环境支持和大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及态度的影响。2在职业生涯意识方面,日语专业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水平较低,且对职业理想的妥协度较高。影响因素方面,职业生涯意识受到性别、户籍所在地、亲子关系和大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及态度的影响。3日语专业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意识对学习参与有显著性影响。越是坚持自身的职业理想的日语专业大学生,其课程性学习及社会性学习参与水平越高;越是生涯规划水平高的日语专业大学生,其社会性学习参与水平越高。这一影响机制受到亲子关系及院校环境的干预。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第一、针对日语专业大学生自主性学习与社会性学习参与水平不高的问题,研究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提出建议:应鼓励日语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并进,充实日语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体系,实现日语学科教学模式的多样化,积极与社会需求接轨。比如,开办日语互助学习机制、提升日语社团与日语专业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关联度,创办日本文学读书会,以多样化、专业化的课外学习实践提升日语专业大学生的专业归属感,进而激发其学习热情。第二、针对日语专业大学生职业规划水平低且对职业理想的妥协度高的问题,研究从职业生涯教育的角度提出建议,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灵活利用市场信息刺激日语专业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增设日语就业信息动态栏,及时为学生展示近期日语专业的就业前景与方向。其次,进一步发展与日本高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促进提升日语专业学生的语言与实践能力,拓宽认知视野,树立生涯理想。另外,建立有专业特色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提高职业生涯教育针对性,通过体系化的职业生涯指导机制培养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生涯目标,提高其坚持职业理想的信心与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