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链特异性核酸酶的超灵敏miRNA电化学传感器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19851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miRNA作为一类辅助肿瘤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开发对其高灵敏性和选择性的检测方法对于相关疾病的诊断至关重要。本文工作中,我们结合了具有特殊酶切活性的双链特异性核酸酶及纳米材料的优点,构建了两种用于miRNA超灵敏检测的电化学传感方法。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双链特异性核酸酶及桥联DNA-金纳米颗粒结构的miRNA电化学传感器首先通过金-巯反应将金纳米颗粒与两条末端巯基化的DNA序列(DNA探针1和2)混合,制备出多功能金纳米颗粒。接着,通过两个部分互补序列(桥式DNA探针1和2)的杂交,形成具有双链中间部分及四个末端单链结构的桥联DNA。这四条单链中的两条可以与DNA探针1杂交,第三条可以与DNA探针2杂交。此外,第四条单链可用于进一步电极定位。因此,桥联DNA结构可以将三个金纳米颗粒绑定在一起,形成桥联DNA-金纳米颗粒复合结构。接下来,在金电极上修饰捕获探针。其发夹结构无法直接捕获桥联DNA-金纳米颗粒。当存在目标miRNA时,发夹结构会打开,形成的DNA/RNA部分可以被双链特异性核酸酶识别并进一步降解其中的DNA。捕获探针余留单链区域可以用于与桥联DNA第四条单链杂交,从而将复合纳米结构固定于电极表面。双链特异性核酸酶的反应将miRNA释放回溶液中以实现目标循环,激活更多的捕获探针。最终,通过分析电化学信号的水平来评估miRNA的初始水平。2.基于双链特异性核酸酶及DNA功能化多孔磁性纳米颗粒的miRNA电化学传感器生物燃料电池系统由氧化铟锡阴极和氧化石墨烯/金纳米颗粒/葡萄糖氧化酶阳极组成。[Fe(CN)6]3-作为电化学探针被包裹在多孔纳米颗粒内部,表面被DNA封闭。在目标存在条件下,miRNA与DNA之间发生杂交反应,使DNA脱离纳米颗粒表面,从而引发[Fe(CN)6]3-的释放。进一步采用双链特异性核酸酶来降解DNA/RNA中的DNA,实现目标miRNA的循环,从而释放更多的电化学探针。最终,通过分析开路电压的增加值来评估miRNA的初始水平。
其他文献
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是模拟鸟群觅食行为的基础上提出群智能优化算法,是优化领域中新兴的分支。它具有实现简单、易于理解、控制参数少等优点。
随着悬索桥跨径的不断增大,吊索长度越来越长。悬索桥吊索频率低、阻尼小、质量轻,极易在风荷载、车辆荷载等作用下发生大幅振动,这将缩短吊索的疲劳寿命,从而对整座桥梁的安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科研文献迅猛增长,新的研究方向不断涌现,如何有效对科研文献进行分类、管理、分析对科研人员和科技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科研文献研究主要集中于
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和临床成像等许多方面。一般来说,CBCT系统的重建算法对成像的几何结构有着严格的要求,我们称之为理想的几何结构,但是在
中国汉字文化是中国文明得以延续的关键因素,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文字作为人们世世代代交流记录的工具,承担传播思想的媒介作用,并对推动国家文化传承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汉字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印刷字体尤为重要,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中国人阅读方式的改变。唐代时出现的印刷字体,直至宋代出现的仿宋体,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阶段,最终到明代宋体字正式发展成熟。宋体字的出现对汉字字体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
玻璃围护结构在建筑中扮演着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但其透光性强、传热量大造成建筑能耗高,是目前发展新型玻璃围护结构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通过在玻璃围护结构中添加石蜡类相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工业生产越来越依赖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在越来越多的行业机器人正在不断取代人工,但是离完全脱离人工实现百分之百的自动化生产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下
剪力墙结构体系已经得到了广泛的采用。为了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一般情况下需要在剪力墙的墙体上留出洞口,构成双肢墙或联肢墙。墙肢之间以连梁连接,这样一方面调整了剪力墙
本文通过以领导者-跟随者作为框架建立数学模型,以图论和矩阵理论等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工具,分析了基于等价划分和自同构的结构下多智能体系统的可控性问题。主要研究的内容如
计算水平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可以通过模拟计算的方法获取所需材料的性质参数,用于材料研发和改性。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的第一性原理(first-p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