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的消解——基于场所的建筑生成方法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yaoxiazai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间作为建筑的本质,使得对空间的追求成为建造行为的出发点;建筑——即空间的定义则是结束点。对空间的限定——界面的处理也成为了构筑建筑的过程之一。而建筑总是生成于现有的场所中,并存在于未来的场所里,与人的行为活动密切相关。因此论文希望从场所的角度寻求一种关于界面的建筑生成方法。 进入21世纪,建筑领域在世界多元化发展的影响之下,设计手法纷繁杂乱。多元交融的思想使得世界变得更加丰富精彩,同时也变化莫测。人类一直以来对事物的认知总是通过精确的定义,然而多元化的观念将一种模糊含混的解释方式带给人们。建筑行为之初源自理性。论文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探讨一种理性的模糊过程。论文希望超越场所与建筑的限制,打破空间边界确定唯一的观念,消解界面,用不确定的边界来解释多元、多维、多变的建筑本质。从而得到一种建筑生成于场所的方法。 论文的主体部分分为四章: 第二章首先对“场所”概念进行解读,通过场所的基本理论研究以及人对“场所”的感知认识特征,解释场所的体验同建筑形式的产生之间的关系,进而阐述限定的模糊对于调和二者矛盾统一的作用。 第三章从“界面”的认知,到关于产生限定模糊的“界面消解”手法的研究,从概念及表现上阐述对建筑各类型界面的消解。 第四章通过运用现象学的方法对实际案例的场所组成因素、意义及营造过程进行分析,揭示“界面消解”与场所之间的关联,从而对“界面消解”这一过程的场所因素进行解释。 第五章则是对这一设计方法的总结,针对前面的案例分析归纳总结出“界面消解”这一建筑生成方法的原则及意义,阐明一条自然而然的建筑生成之道。
其他文献
本论文包含两部分内容:上篇实践项目图纸以及下篇工程研究报告。  实践项目为宁高国际企业研发园大楼的建筑设计,由建筑表现和工程图纸组成。  本文的研究从笔者参与项目
本文主要以实证分析的方式对上海市外来人口进行研究。利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以及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相关数据,从市域分区、市域圈层和乡(镇、街道)单元空间层面,分析2005
现今,我国中小学教育已经普遍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各地相继探索建设了一批一体化九年一贯制学校。作为贯穿小学与初中教育的学校,一体化九年一贯制学校体现出一种新型的教学管理
控制性详细规划在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起着衔接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与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作用。控规在北京的发展历程较短,从1995年开始编制《北京市区中心地
20乃至21世纪的城市建设状态(破碎、游离、尺度失调),必然导致城市公共空间改造会成为现今城市设计的重点。然而,单纯的依靠政府或是少数的开发商来进行大规模的改造或是保护都
随着城镇化脚步的加快,城市中大型商业建筑的开发非常频繁,但由于大型商业建筑的开发周期较长,在开发过程中,之前的设计方案往往不能适应商业市场的迅速发展变化,处于各种变化的外
气候系统的变暖问题越来越突出,为节约现有能源和提高能源效率,如何设计低技术的节能建筑成为每一个建筑师应该思考的命题。   本文选取“亚洲湿热地区”为研究范围,“建筑的
我国住宅工业化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已经从单纯增量型向增量与注重质量的发展阶段。从西方住宅工业化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发展史可以总结出,当住宅产业化发展到数量与质量并重的
本研究以五代宋金时期晋中地区木构建筑作为研究案例,探究木构建筑形制与技术的特点与演变。晋中地区早期木构建筑具有地域分布集中、数量较多、年代分布平均、规模差异明显的
传承地域文化是世界文化遗产地都江堰正面临着的重大课题,而近年来的建设实践中对建筑材料地域化的关注与日俱增,但是由于缺乏深入的解读,对地域材料的模仿与误用使城市新建筑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