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 的]通过分析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与实验检查特征并将其与非艾滋病隐球菌性脑膜炎进行对比分析,了解本地区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特征及两种疾病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的共性和差异,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 法]对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确诊的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例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与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确诊的非艾滋病相关隐球菌脑膜炎病例进行对比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艾滋病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并将其与非艾滋病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的差异。[结 果]1.40例艾滋病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例及31例非艾滋病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例被纳入研究,男女比例均接近2:1,均以中青年发病为主,艾滋病组以无业人员(67.50%)发病最多,非艾滋病组以农民(45.16%)发病最多。2.隐球菌性脑膜炎起病隐匿,艾滋病组主要为慢性起病,非艾滋病组以亚急性起病为主,两组均以头痛、发热、恶心呕吐等为主要临床症状,其中非艾滋病组病例头痛、呕吐症状较艾滋病组严重(P<0.05),艾滋病组合并肺部感染明显多于非艾滋病组(P<0.001)。3.艾滋病组脑脊液墨汁染色镜检阳性率(66.00%)高于非艾滋病组(54.84%),艾滋病组真菌培养的阳性率(50.00%)低于非艾滋病组(64.52%)。4.非艾滋病组脑脊液白细胞值明显高于艾滋病组(P<0.001),艾滋病组脑脊液氯化物含量高于艾滋病组(P<0.05)。5.两组抗真菌治疗方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艾滋病隐球菌性脑膜炎组脑脊液外观浑浊,CD8+T细胞、CD3+T细胞计数下降及出现头痛病例预后较差(P<0.05);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与预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艾滋病性隐球菌性脑膜炎单用一种抗真菌药物及联合使用(两联、三联和四联)抗真菌药物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预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 论]1.艾滋病及非艾滋病隐球菌性脑膜炎均好发于中青年,男性多于女性,两者均以农民和无业人员发病较多,是重点防治对象。2.隐球菌性脑膜炎起病隐匿,艾滋病组慢性起病为主,非艾滋病组以亚急性起病为主,头痛、发热、恶心呕吐、意识障碍是其主要临床症状。3.非艾滋病隐球菌性脑膜炎脑脊液白细胞升高明显高于艾滋病组。4.出现头痛、脑脊液外观浑浊、CD8+T细胞、CD3+T细胞计数降低的病例预后更差,临床应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