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胆管癌是指发生在肝外胆管的肿瘤,恶性程度高,早期诊断和治疗都比较困难。其危险因素包括先天性胆管囊肿,胆石症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等。胆管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有逐渐上升趋势。最近,越来越多的学者都在研究microRNA与肿瘤的关系。microRNA是一类内源性的非编码RNA,由19-25个左右核苷酸组成,通过与靶mRNA的3-UTR碱基互补配对,抑制mRNA翻译或直接使其降解,使靶基因的表达在转录后水平受到抑制,从而调控基因表达。尽管目前对microRNA生物学功能的了解仍然十分有限,但是可以肯定的是,microRNA在生物体的发育、生长、分化、凋亡及肿瘤形成等众多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特别是在一些恶性肿瘤中,microRNA通过调控不同的靶基因而起到类似于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作用。许多研究表明,miR-138与多种肿瘤有关,如舌癌、肝癌、鼻咽癌等。然而,miR-138在胆管癌中的表达模式迄今未见报道。 本文拟对miR-138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相关功能进行实验研究。由此,我们设计如下实验: 1.研究miR-138在人胆管癌细胞系及正常胆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特点,探讨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细胞的关系;转染miR-138成熟体(mimics)和miR-138抑制剂(inhibitor),观察其对胆管癌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 2.在生物信息学靶基因预测的基础上,发现MiR-138的可能靶基因RhoC。构建携带RhoC3-UTR序列的psiCHECK2报告基因载体,利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验证miR-138与RhoC基因的靶向关系;同时转染miR-138 mimics和miR-138 inhibitor,检测胆管癌细胞中RhoC基因的变化情况。 3.研究miR-138及其靶基因RhoC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两者与胆管癌临床特征及病理的关系。 第一章MiR-138表达与胆管癌细胞系生物学行为的实验研究 目的:1.研究miR-138在人胆管癌细胞系及正常胆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特点,探讨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细胞的关系。 2.探讨miR-138对胆管癌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 方法:1.采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胆管癌细胞系(HCCC-9810,RBE,QBC939)及正常胆管上皮细胞(HIBEC)中miR-138的表达; 2.细胞实验,将实验分成四组:1)miR-138组:瞬时转染miR-138 mimic的胆管癌细胞;2)miR-138 inhibitor(抑制)组:在miR-138组的基础上转染miR-138 inhibitor的胆管癌细胞;3)阴性对照组(NC):转染空质粒的胆管癌细胞;4)空白对照组(Con):未转染的胆管癌细胞。以Real-Time PCR检测转染效果。运用MTT、流式细胞学、Transwell侵袭实验、细胞划痕实验分别检测各组胆管癌细胞增殖、凋亡、侵袭、迁移能力的变化。 结果:1.miR-138在胆管癌细胞系中表达降低,明显低于正常胆管上皮细胞(P<0.05),说明miR-138在胆管癌细胞中可能起抑制作用;其中在QBC939细胞表达最低,选取其作为后续实验的研究对象。 2.miR-138组中的miR-138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抑制组;而抑制组中miR-138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转染成功。 3.QBC939细胞实验结果:1)MTT法绘制生长曲线结果显示,miR-138组细胞的增殖低于对照组;miR-138 inhibitor组细胞增殖高于对照组,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2)流式细胞结果,各组凋亡率分别为:Con4.22±0.65%,NC4.91±0.71%,miR-138组18.42±2.37%,miR-138 inhibitor组2.98±0.43%。miR-138组的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抑制组(P<0.05);3)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miR-138组的侵袭能力明显受到抑制,而miR-138抑制组的侵袭能力明显加强,两组与Con和NC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4)细胞划痕实验:培养24h后,inhibitor组细胞间平均距离为2.79±0.05mm,较Con组3.85±0.03mm和NC组3.83±0.03mm组有明显差异(P<0.05),而此时miR-138组4.45±0.04mm与Con和NC组间差异不明显;当培养48h后,miR-138组与Con和NC组间出现明显差异(P<0.05),此时inhibitor组与对照组间呈显著性差异(P<0.01)。以上实验Con和NC组均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1.miR-138在胆管癌细胞系HCCC-9810、RBE、QBC939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肝内胆管上皮细胞。 2.miR-138可抑制胆管癌细胞QBC939的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促进细胞凋亡。 第二章 miR-138与RhoC靶基因关系的鉴定 目的:1.通过生物信息学找出miR-138的可能靶基因,并对其靶向关系加以验证。 2.检测靶基因在胆管癌细胞系中的表达。 方法:1.运用miRNA特异性靶点预测平台:PicTar,miRanda和RargetScan预测miR-138的靶基因。 2.靶基因的鉴定:1)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检测miR-138与其靶基因结合后荧光素变化。 3.运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iR-138与其靶基因结合后靶基因mRNA和蛋白的变化情况。 结果:1.找到miR-138的可能靶基因RhoC; 2.荧光素酶活性检测结果:各组的Luciferase值分别为:Con组=2.236±0.008, miR-138组=1.328±0.011、 inhibitor组=2.235±0.008、NC组=2.227±0.005、NC inhibitor组=2.232±0.001。其中miR-138组较Con组和NC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3.Real-Time PCR结果, miR-138 inhibitor组中的RhoC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Con组和NC组(P<0.05);而转染miR-138mimics组中RhoC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Con组和NC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 4.miR-138组的RhoC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受到抑制,而miR-138 inhibitor组的细胞中RhoC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升,与Con和NC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1.RhoC基因是miR-138的靶基因之一,其3-UTR序列中存在miR-138的作用靶点。 2.QBC939细胞中miR-138与RhoC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 第三章 MiR-138和RhoC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胆管癌组织和正常胆管组织中miR-138和RhoC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RNA原位杂交法检测76例胆管癌和10例正常胆管石蜡切片标本中miR-138的表达;免疫组化SP检测标本中RhoC的表达 结果:1.MiR-138在76例胆管癌中有42.1%(32/76)阳性表达,而10例正常胆管组织中有90.0%(9/10)阳性表达,两者间有明显差异(P<0.05)。 2.RhoC在76胆管癌组中有73.7%(56/76)阳性表达,而正常胆管组织中只有20.0%(2/10)阳性表达,两者间有显著差异(P<0.05)。 3.miR-138在高中-分化组、无淋巴结转移组和无远处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为52.3%、55.3%和51.6%,明显高于低分化组、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有远处转移组的28.1%、24.1%和16.7%(P<0.05)。RhoC在高中-分化组、无淋巴结转移组和无远处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为63.6%%、59.6%和68.8%,而在低分化组、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有远处转移组分别为87.5%、96.6%、100%,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结论:1.miR-138在胆管癌中低表达;RhoC在胆管癌中高表达。 2.miR-138、RhoC与胆管癌组织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关。 3.miR-138和RhoC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