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宁阳弦子戏的音乐特点与传承保护研究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egon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弦子戏作为山东省宁阳县的一种传统剧种,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唱腔突出“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唉咳”,并按剧情巧用“花腔”和“变调”,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间戏曲剧种。1918年至1965年间,弦子戏发展到第三代、第四代,以郑汝德、郑汝经、郑汝明、郑汝斌、郑汝金为主,戏班发展到百余人。期间,经过第三代和第四代传人的努力,宁阳弦子戏发展发展到了兴盛时期,一直兴盛五十余年。弦子戏在宁阳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唱腔风格和音乐特征。本文选取弦子戏这一地方剧种作为研究对象,从历史渊源、音乐形态、剧目分析等方面对弦子戏进行探究。对目前所收集到的有关弦子戏的文字资料、影像资料、曲谱资料进行梳理和分析。对文化部门、文化场馆进行实地考察,与众多戏曲界人士、弦子戏艺人进行访谈和交流,探讨弦子戏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微观上对弦子戏的音乐特征进行归结,为宁阳弦子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全文由五个部分组成,分别如下:绪论部分。主要是对弦子戏这一地方剧种做了简要介绍。对该选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进行阐述。就目前所收集到的有关弦子戏的文献、曲谱、人物传记、期刊论文进行概览。第一章概述宁阳弦子戏的历史变迁,追溯弦子戏形成过程中的历史脉络。以弦子戏在宁阳的产生、形成、发展为脉络,探究弦子戏在各个历史阶段的音乐特点,梳理弦子戏在宁阳的发展进程,旨在以点带面,见微知著。第二章论述弦子戏的音乐特点。从曲调、板式、唱腔、曲牌、剧目、伴奏乐队等对弦子戏进行全面剖析。第三章对宁阳县内的弦子戏生态现状进行调查,从传承人、传承剧目、传承剧团三个层面入手,做进一步的文化解析。探究弦子戏的传承现状,进而对弦子戏的进一步保护提供依据。第四章探究弦子戏的社会价值及其多元保护。只有了解弦子戏的社会价值,才能更好的继承。对弦子戏进行革新与变革,对弦子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全方位、多元化的保护。结语主要阐述当下时代和文化背景下挖掘弦子戏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弦子戏在当下民间生存的现实,提出弦子戏艺术在今天的审美文化具有的价值意义。得出弦子戏艺术仍然存在于生活中,用好也是一种保护的结论。
其他文献
宫崎骏大师的创作思路,作品中的无限想象,给我带来了无比美妙的奇幻感受。在他的作品中,我不仅读到了人性的真善美,还读到了质朴美好的情怀。在创作本人的毕业设计时,我不断
为了探索美术教育对于多民族聚居地区人民的审美经验的改变作用,勾画新疆少数民族美术教育的发展线索,通过文献分析的研究方法,针对新疆美术教育进行研究。近代新疆的美术教
期刊
杰出的城市历史学家刘易斯·芒福说到:“城市的主要功能是化力为形.化能量为文化,化死物为活灵灵的艺术形象,化生物繁衍为社会创新。”我们的城市雕塑从艺术的角度记录了城市的历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