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RFID(RFID,R 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其原理是利用射频信号的空间耦合(电感或电磁耦合)或传输的特性,实现对被识别物体的自动识别。RFID因应用系统不同,其组成也会不同,但基本都由电子标签(Tag)、阅读器(Reader)以及中间件三大部分部分组成。而在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中使用RFID技术,特别是高速公路自动收费的应用上,可以有效解决收费成本高、管理混乱、排队堵车以及汽车拥堵造成的尾气污染。中国ISO/TC204委员会考虑国际ETC的发展的主流趋势,决定将选用5.8GHz作为微波短程通信的中心频率,并将其确定为我过ETC收费的工作频率。本文首先介绍了RFID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分析了5.8GHzRFID的工作特点,并与其他频段的RFID进行比较,得出5.8GHzRFID的设计思路与方法,为电子标签电路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其次研究了标签的接收部分与发射部分的电路结构与原理,按照国家标准GB/T 20851-2007的要求,接收天线与发射天线采用圆极化形式,选取参数合理的二极管完成下行链路ASK信号的包络检波,采用微带线结构对接受天线与接收电路进行匹配,并通过ADS仿真软件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射频信号经检波滤波后经低频放大器放大。考虑电子标签的低成本的要求,选用介质谐振器来完成负阻型式的介质振荡器,并以振荡源信号为基础产生ASK信号,并将该ASK信号发射给阅读器。该标签系统接收部分与发射部分相互独立工作,涵盖了微波电路与模拟电路,设计流程简洁明确,缩短了设计周期,提供了简便实用的电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