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血液病房革兰阳性菌感染发生情况及临床特征。 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2011年9月1日至2014年8月31日3年间经病原学确诊的革兰阳性菌感染病例共200例次病例进行调查分析,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查阅病例制定统一的调查表,对血液病房革兰阳性菌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归类、总结,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秩和检验、卡方检验等分析组间数据。 结果: 1.血液科感染病例按照致病菌培养结果以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菌为主,分别占50.1%和25.5%,真菌占21.8%,支原体占2.6%,检出革兰阳性菌前三位分别是屎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 2.性别不是影响血液科患者感染病原菌的主要因素。G+感染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6.91±18.38岁,G-感染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0.43±18.57岁,真菌感染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7.36±19.35岁,提示革兰阳性菌感染倾向于发生在年轻患者,而真菌感染倾向于发生在年龄偏大的患者。血流感染中常见为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感染,真菌感染少见,而呼吸道感染常见为真菌和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少见。无论是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还是真菌感染,感染发生率高的均为恶性血液病,感染发生率最高的是急性白血病。革兰阳性菌(22.0%)与革兰阴性菌多药耐药率(26.0%)相当。 3.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比其他部位感染出现发热更多见,血流感染平均体温39.06±0.83℃,其他部位感染平均体温38.32±1.08℃。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存在CRP升高,CRP中位值是正常值的6-7倍。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的中性粒细胞中位值为0.49(0.18~3.70)×109/L,革兰阳性菌其他部位感染的中性粒细胞中位值为0.90(0.38~2.80)×109/L,发生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在粒细胞缺乏的患者中更常见,肠球菌属肠道感染与造血干细胞移植明显相关。革兰阳性菌感染恶化多与原发病未缓解相关。 4.血流感染、皮肤软组织及静脉导管感染以葡萄球菌属多见,血流感染葡萄球菌属占52.6%,静脉导管和皮肤软组织感染葡萄球菌属占80%。肠道及泌尿系革兰阳性菌感染以肠球菌属为主,肠道感染肠球菌属占93.8%,泌尿系感染肠球菌属占75.0%。葡萄球菌属多药耐药菌占检出葡萄球菌菌株的43.2%。 结论: 1.革兰氏阴性菌仍是引起血液科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但革兰氏阳性菌的感染率上升,并且革兰氏阳性菌感染更倾向于发生在年轻患者,更倾向于发生血流感染,其多药耐药率与革兰阴性菌相当,感染发生率最高的是急性白血病。 2.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比其他部位感染出现发热更多见。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存在CRP升高,发生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在粒细胞缺乏的患者中更常见,肠球菌属肠道感染与造血干细胞移植明显相关。 3.血流感染、皮肤软组织及静脉导管感染以葡萄球菌属多见,而肠道及泌尿系革兰阳性菌感染以肠球菌属为主。葡萄球菌属多药耐药菌占检出葡萄球菌菌株的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