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以宁效率与公平理论研究——以《超越市场与超越政府》为例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yu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和道德建设的关系问题成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思考和解决的现实问题。众所周知,道德与经济之间具有必然的内在联系,每一种经济形态都需要道德规范来支持。因此,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当前,我国现有的道德体系与经济的发展不相协调,尤其是道德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所以有必要对道德与经济的关系进行重构,以适应现时代经济发展的需要。  厉以宁作为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在道德与经济关系的研究中,提出了许多自己的见解。  第一,道德力量是效率的真正源泉。在以往的效率问题研究中,人们只重视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而忽略其它因素的影响,其实人的因素对效率的影响是最大的,我们不应忽视这种影响的存在。而对人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道德,道德力量在各个方面都会影响人的行为,进而影响效率的增长。  第二,道德可进一步实现公平。贫富差距的悬殊,使一部分成员产生了不公平感,政府调节尽管作用明显,但由于人的经历、地位、遭遇等不同,他们对公平的感觉和态度也不同,对于一部分人来说,不公平感始终存在。厉以宁认为,从认同、互谅互让等道德因素来解决公平问题,有助于减轻人们的不公平感。  第三,第三次分配促进社会协调。第一次分配,按经济效益进行,提高生产要素供给者的积极性,有利于个人收入的提高,从而增加国民收入总量,国民收入增加又会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在第二次分配中,政府兼顾效率与公平,这也必将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第三次分配,是个人出于自愿而进行的捐赠行为,是道德力量起作用的结果,没有功利性,没有强制性,不仅具有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同时具有道德教化作用,这是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无法达到的。  厉以宁的这些观点紧密联系当前我国具体国情,有利于充分挖掘我国公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巨大潜力,这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和理论价值。
其他文献
孟子作为中国古代儒家的杰出代表,其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观念。今天,我们立足儒家传统文化来反思人类面临的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和寻求解决办法,有必要在已有零散研究成果
生命哲学是对人生切要问题的思考与探索,在先秦诸子中,庄子对生命的敬畏与感悟甚为丰富与深刻,庄子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生命哲学是庄子哲学的本质与主题,而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