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由于经济发展和财政投入的不断加大,不少地区教育资源进一步丰富,教育水平进一步提升,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初步实现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当前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就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同时也明确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当前,国家更加注重推动义务教育发展更加均衡、公平、优质。渝中区地处重庆市中心城区,是全市的金融、商贸和文化中心,也是全市基础教育高地,区域内教育资源富集。2014年11月,渝中区通过国家教育督导组督导检查并被认定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意味着该区校际差距能进一步缩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在此基础上,渝中区将提升教育整体质量和水平,探索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本文也以此为契机,以渝中区作为研究对象,探索该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路径。本文对国内外关于教育均衡、优质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梳理,从公共产品和教育公平理论出发,对义务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进行了分析,即权利平等、资源均衡、优质均衡三个阶段,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详细阐释,优质均衡是在实现权力平等、资源均衡的基础上,对更优质、更高水平教育的追求,从而对优质均衡有了更深刻准确的认识和把握,为提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对策建议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本文通过实地走访、文献研究等方式,对渝中区义务教育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前文关于优质均衡内涵的理论分析,提出了渝中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总体思路、层次目标和具体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