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芳基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活性评价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chao04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Hedgehog (Hh)信号通路是生物体不可或缺的重要信号通路,该通路主要包含Hh蛋白、PTCH蛋白、SMO蛋白及Gli转录因子等,该通路任何环节的异常表达均可导致肿瘤的形成,故近年来Hh信号通路已经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抗肿瘤药物的新靶点,其中,SMO受体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药物作用靶点。2012年由FDA批准上市的首个SMO受体抑制剂Vismodegib (GDC-0449)属于二芳基酰胺类小分子化合物,对二芳基酰胺类小分子化合物进行结构优化来寻找作用效果更佳的SMO受体抑制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对GDC-0449结构的研究,设计出一系列含有不同杂环及其侧链的二芳基酰胺类小分子化合物,并运用计算软件Discovery Studio对设计出的化合物分子与SMO受体蛋白进行对接评分,优化出11个小分子化合物B1-B11,模拟结果表明:二芳基酰胺类小分子化合物能够通过氢键及疏水键等作用方式与SMO受体蛋白相互作用。本文利用邻苯二胺、2-氯-5-硝基苯甲酸、邻氯苯乙酮等原料合成出化合物B1-B11,所有化合物均经过NMR、MS表征,结构正确。在合成过程中,对多个重要中间体的合成进行了条件优化,得到了较好的收率。本文采用人胃癌细胞(SGC-7901)、人胰腺癌细胞(ASPC-1)、人肝癌(HepG2)及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采用MTT法对目标化合物进行细胞水平体外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评价;采用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株(C3H10T1/2),用p-NPP法评价目标化合物对Hh信号通路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在体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活性评价中,目标化合物表现出较弱的细胞毒作用;化合物B1、B2、B5、B6、A5、A6等含苯并咪唑环结构的化合物对Hh信号通路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B2的IC50值达到了0.2 nM,活性较对照品GDC-0449(IC50=27.2 nM)显著增强。运用标准加入法与高效液相色谱相结合的方法对目标化合物及对照品的溶解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苯并咪唑类化合物的溶解性较低(B1,0.03 μg/mL),但通过对其咪唑环N原子甲基化,可使溶解度显著增加(B2,2.12 μg/mL).
其他文献
  山豆根为豆科槐属植物越南槐的干燥根茎,具有清火、解毒、消肿、止痛之功效。药理研究表明山豆根提取物或单体成分具有细胞毒活性,抗乙型肝炎病毒活性,抗心律失常等多方面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