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地图服务作为一种展现数据集的良好方式,为地理信息的共享起到重要作用。然而现有的地图服务聚焦于内容的共享与可视化,在地图服务中对影像进行实时分析处理的研究较少,难以满足当前多样化的实时遥感分析、结果共享等一体化场景。遥感数据更多的价值在于充分利用其光谱信息分析地理环境的特征,从而更好地为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所服务,因此如何从云端快速获取影像数据并对其进行高效的信息处理和价值挖掘已成为当前遥感信息化领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图服务作为一种展现数据集的良好方式,为地理信息的共享起到重要作用。然而现有的地图服务聚焦于内容的共享与可视化,在地图服务中对影像进行实时分析处理的研究较少,难以满足当前多样化的实时遥感分析、结果共享等一体化场景。遥感数据更多的价值在于充分利用其光谱信息分析地理环境的特征,从而更好地为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所服务,因此如何从云端快速获取影像数据并对其进行高效的信息处理和价值挖掘已成为当前遥感信息化领域的重点与难点。本研究以地图服务的形式对云端影像数据进行快速获取并进行实时分析处理,实现原始数据到数据产品的直接可视化转换,克服了遥感应用从处理、可视化、共享等流程上具有复杂、滞后的问题,加快了遥感信息的提取共享及快速应用。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提出了将云优化的GeoTIFF(Cloud Optimized GeoTIFF,COG)与Z曲线结合的影像数据组织模型(Zorder-Cloud Optimized Tile,Z-COT),对空间邻近的栅格瓦片进行连续存储,并通过索引文件记录其偏移量和大小,解决了基于兴趣区域内云端影像瓦片数据传输效率不佳的问题;同时针对Z-COT采用一种适应金字塔数据读取的策略,满足不同层级下对地图栅格瓦片的数据获取,从两方面提升地图服务对影像数据的访问。(2)依据地图服务的请求规律,设计了栅格瓦片分布式协同预取策略,利用消息中间件对当前地图服务请求的邻域瓦片进行异步加载,实现了栅格瓦片数据的冷热混合读取,从系统层面进一步优化了从云端获取影像数据的效率。针对分布式环境消息任务重复执行的问题,提出了缓存屏障的概念并有效解决了该问题。(3)在栅格瓦片数据高效加载的基础下,提出了一种基于工作流的栅格瓦片处理模型,通过对表达式转换建模为计算工作流,在地图服务的请求中实现对栅格瓦片的实时处理,对存储在云端的海量遥感数据进行快速分析。针对全量数据参与的场景,使用合适的重采样数据进行简化计算,以满足地图服务的实时性。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Z-COT组织模型能有效提高从云端获取影像数据的效率,且随着数据量的提升,获取数据的效率越明显,在全量数据的读取效率上,比COG提升5倍。使用NDVI、地物分类、植被覆盖度三类不同复杂度模型,在地图服务中对Landsat 8影像进行了实时计算分析。验证了工作流计算模型能对栅格瓦片进行有效分析,且能进行分布式扩展,在高并发场景下能够提供稳定的地图服务能力,适应各层级尺度的计算,对未来地图服务的发展也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其他文献
大数据技术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在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大数据技术为工程项目管理带来新的发展方向,可以大幅提升项目管理的效率,为项目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并最终实现项目目标和提高经济效益。雪亮工程是构建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民生工程,但是雪亮工程在各地不同程度的存在视频资源整合、视频大数据智能化应用、智能运维保障等方面的工程管理问题,这些问题一定程度影响了雪亮
智能制造工程是中国智能制造2025的五大工程之一。机器视觉作为一个基础数据收集和图像处理技术,已经成为了智能制造密不可分的一部分。然而在目前国内机器视觉行业中,大多数是针对机器视觉算法处理的研究,而针对机器视觉实际应用的研究少之又少。随着项目的进度管理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对机器视觉项目进行进度管理迫在眉睫,因为它可以对项目时间、成本、质量进行监控,并提高项目成功率。本文以HC公司的机器视觉项目为研
高校教学管理系统作为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基础保障,与每位在校学生和教职工息息相关。高校教学管理系统作为所有高校中最基础、每天大量师生需要使用的信息系统,经历20余年发展迭代,本应与高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充分磨合,成为提升高校教学管理质量和效率的工具。但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可以看到系统所提供的功能与实际工作要求不一致、简单的管理过程复杂化等反而增加了教学管理人员及师生工作量的情况。绝大多数高校和师生将此类
大洋科考对于人类研究海洋,探索生命起源、地球演变以及开发海洋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世界投入了巨资对其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大洋科考数据是大洋科考第一手重要的成果,通过对大洋科考数据的深入研究,为人类开发、保护、利用海洋提供决策依据。因此,对大洋科考数据进行科学的、有效的管理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海洋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巨系统,大洋科考必须从多角度利用多种科考技术、科考手段和科考设备对海洋进行考察。同时,
本文总结整理了网络上对于两体一维完全弹性碰撞总碰撞次数和圆周率关系的相关讨论和证明,分别以几何方法和代数方法给出了清晰的说明。文中对一维完全弹性碰问题也进行了推广:对于两个物体初速度都不为零的情况,以几何图形法对这个问题给予了阐述;对于三体碰撞的情况我们猜测到了一个漂亮的解析公式,并以数值计算的办法对这个猜想给予了验证,但是没有给出严格的解析证明;当考虑碰撞过程的相对论修正之后,总碰撞次数就与物体
电话作为使用最为普遍的远程语音通信设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近些年,随着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迅速发展,原本需要大量人力来完成的诸多重复性劳动,比如电话客服所从事的工作,开始受到一定的冲击。在这一次的技术浪潮中,语音识别(Automatic Speech Recognition,ASR)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电话场景下的语音识别技术也面临
五层十五级遥感数据组织模型为遥感影像数据的存储与服务提供了新标准。该模型对遥感数据进行标准化组织,建立统一的切分模型和层级化影像分辨率,设计标准化的数据结构,保留原始遥感影像数据的基本信息,屏蔽多源遥感数据之间的差异,最终实现遥感影像数据一体化组织管理,支持多源多分辨率遥感数据的综合处理与协同应用,为标准化的遥感数据提供了组织基础和技术支持。作为各类相关应用与综合处理的数据基础,五层十五级遥感瓦片
近年来土木工程领域中混凝土3D打印技术的应用得到快速发展,并被认为是未来可能替代传统混凝土施工方法,主要因为高度自动化提高了生产率和施工精度、降低了施工安全风险并且具有减少建筑行业环境影响的潜力。然而目前国内外对3D打印建筑和桥梁结构环境影响的定量分析研究有限,基于现状本文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LCA)量化分析了3D打印建筑和桥梁结构建设期间的环境碳排放并与传统施工方案做了对比分析,以此来评估建筑
遥感影像元数据作为一种地理信息元数据,描述了遥感影像的卫星、传感器、云量、成像时间、地理范围等信息。随着遥感技术的蓬勃发展,遥感影像元数据的数据量不断增长,同时遥感影像元数据来源多样,不同种类的元数据文件具有结构不一和语义各异的特点。针对遥感影像元数据海量、多源异构和一次写入多次读取等特点,本文提出了一套时空遥感影像元数据高效管理的解决方案,并通过原型系统验证了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具体总结如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