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不同实验条件对不同粘接剂与种植体支持的双端固定桥粘接力的影响。方法:应用3D打印技术制作种植体支持的钴铬合金双端固定桥共32个,分为自酸蚀树脂粘接剂(SAC)组即A组和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水门汀(Luting 2)组即B组。每个粘接剂组又分为空白对照组(A1、B1)、冷热循环组(A2、B2)、疲劳加载组(A3、B3)、冷热循环+疲劳加载组(A4、B4)等4个亚组。将基台固定于包埋在自凝树脂块中的替代体上,完成固定桥的粘接后将所有试件浸泡于人工唾液中,37℃恒温水浴24h。A1、B1组浸泡结束后进行拉伸试验;A2、B2组经冷热循环10000次后进行拉伸试验;A3、B3组经疲劳加载240000次后进行拉伸试验;A4、B4组经冷热循环10000次、疲劳加载240000次后进行拉伸试验。记录各实验组的粘接力值(N),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各固定桥粘接界面的断裂模式。将固定桥和基台进行清洗,确定无粘接剂残留后将A、B两组固定桥进行交叉,重复以上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空白对照组中:A1组的粘接力大于B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冷热循环后:A2、B2组的粘接力分别小于A1、B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2组的粘接力大于B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经疲劳加载后:A3、B3组的粘接力分别小于A1、B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3组的粘接力大于B3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经冷热循环+疲劳加载后:A4、B4组的粘接力分别小于A1、B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4组的粘接力大于B4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A2、A3、A4组较A1组粘接力下降的比例分别为35.95%、35.43%、41.84%;B2、B3、B4组较B1组粘接力下降的比例分别为29.80%、27.51%、37.97%;(6)粘接界面的破坏模式:A组粘接界面破坏模式均为界面破坏,断裂面主要发生于粘接剂和基台表面之间,所有粘接剂完整附着于内冠内侧面;B组粘接界面破坏模式均为混合破坏,即除了粘接剂和基台表面之间的界面破坏模式外,还发生了粘接剂之间的内聚破坏。结论:本实验条件下:(1)经冷热循环和(或)疲劳加载后,两种粘接剂的粘接力均有所下降;(2)不同实验条件下,SAC粘接力下降的幅度均大于Luting 2;(3)自酸蚀树脂粘接剂的粘接力大于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水门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