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多西他赛(多西紫杉醇)是多种类型肿瘤(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胃癌、卵巢癌等)常用的化疗药物,它的主要毒副反应是剂量限制性血液学毒性。临床上,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和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FN)是威胁患者生命的严重副反应。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个体间的多西他赛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变异性及其与血液学毒性的关系,建立一个利用多西他赛AUC预测其血液毒性的数学模型,为将来的个体化调节奠定理论基础。研究方法:选择山东省肿瘤医院自2014年10月—2015年12月内接受多西他赛单药化疗的不同肿瘤患者32例,其中晚期NSCLC患者21例,乳腺癌患者9例,腮腺癌1例,子宫癌肉瘤1例。对该32例肿瘤患者进行化疗后静脉血采样,采样时间点为化疗滴注结束前10分钟、化疗滴注结束后30分钟。采用Mycare?试剂盒测定血药浓度并通过非混合效应模型软件计算多西他赛AUC。经过标化处理后,分析个体间AUC的变异性、AUC与化疗前后中性粒细胞减少量之间的关系及与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之间的关系,并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拟合,建立利用AUC预测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百分比及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的关系的数学模型。研究结果:1.按照75mg/m2标化处理后,32例患者第一周期多西他赛AUC在1.8ug.h/ml-4.7ug.h/ml之间,平均为3.32±0.12ug.h/ml,个体间最大差距可达2.6倍。2.经过标化处理后的1-4周期平均AUC值分别为3.32ug.h/ml、3.41 ug.h/ml、3.46 ug.h/ml、3.47 ug.h/ml,AUC值具有随周期数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但化疗周期数对AUC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F=0.186,P=0.824),也就是说在同一给药剂量下,同一个体不同化疗周期的AUC没有显著差异。3.利用多西他赛AUC预测中性粒细胞减少百分比的模型为:y1=1.4812x2+3.0217x+29.061(第一周期)、y2=4.3981x2+14.006x+50.532(第二周期)、y3=2.0683x2+2.1257x+19.604(第三周期)、y4=4.683x2-19.273+61.398(第四周期);预测3/4级中性粒细胞发生率的的模型为:y=19.383ln(x)+2.4005。(x=AUC)结论:中性粒细胞减少是多西他赛的主要毒副反应,根据体表面积给药方式会产生较大的个体间AUC差异性,本研究建立了利用AUC预测中性粒细胞减少百分比及3/4级中性粒细胞发生率的数学模型,为提前筛选高风险血液学毒性患者提供依据,并为将来根据AUC进行个体化调节奠定了理论基础。另外,第一周期的多西他赛AUC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建议初次接受多西他赛化疗的患者均要接受AUC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