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售贝类麻痹性贝毒毒素成分特征及监测和管理方案设计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wup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于2007年11月至2008年10月在深圳罗湖水产批发市场每月两次采集市售主要贝类,经小鼠检测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为阳性的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荧光检测技术(HPLC-FD)进行PSP成分分析,旨在弄清深圳水产批发市场贝类的PSP毒素成分特征,探索不同产地、不同季节、不同贝类品种间PSP毒素的分布规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一、贝类PSP毒素成分的地域性差异   通过对产自福建、汕尾、南澳和湛江海域的华贵栉孔扇贝所含PSP的HPLC分析发现,PSP各组分及总量的地理分布呈由北向南上升的趋势。各地区样品所含PSP的成分较基本一致,均检测出 GTX4-1、GTX3-2、C1-2、dcGTX3-2和GTX5(B1)9种成分,未检出NEO、STX和dcSTX,主要成分为 GTX4-1、GTX3-2 和B1,特别是 GTX3-2 占总毒素的45%以上,PSP 各组分的比例在地域上无明显差异。   二、贝类PSP 毒素成分的季节性差异   通过对2007年11月至2008年10月产自大连的虾夷扇贝所含PSP的HPLC分析发现,PSP 含量的高峰期出现在冬春两季,最高毒素含量达243.54nmol/g;PSP毒素成分基本相同,共检出11种毒素成分,有GTX4-1、GTX3-2、C1-2、dcGTX3-2和GTX5(B1)9种成分,少量样品检出了的STX和dcSTX,未检出NEO,主要成分为C1-2、GTX4-1、GTX3-2 和B1;PSP 各成分的比例随着时间变化呈现出一定的差异,冬春两季样品中C1-2毒素占有较高,其他季节则相反;除了冬季样品外,其他季节 GTX4-1 一般都低于 GTX3-2 比例。   三、贝类PSP毒素成分的种间差异   在受检的16 种贝样中,只有虾夷扇贝、华贵栉孔扇贝和栉江珧3种贝类对小白鼠PSP检测呈阳性,但HPLC法分析结果显示,栉江珧并不含PSP毒素;虾夷扇贝和华贵栉孔扇贝2种贝类种类中普遍含有PSP毒素,表明扇贝比其他种贝类更容易累积PSP毒素。   通过对深圳市售贝类毒素进行为期一年的调查,并借鉴国外贝毒监测系统方案的成功经验,本文总结了各种监测方案的优缺点,确定了深圳市售贝类的监测贝种、采样方法、采样频率、检测方法和毒素警戒值等,制定出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监测和管理方案,以期为相关部门完善和强化贝类监督和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参考,以保证我国贝类产品的食用安全。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