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T定量测量指标与肺功能、临床指数相关性分析[目的]应用COPD半自动分析软件,探讨目前可测量的CT定量参数与肺功能、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搜集符合研究要求并经肺功能检查确诊为COPD的患者60名及正常组15名,行肺功能检查及CAT问卷调查;并三天内分别于吸气末及呼气末行多层螺旋(MSCT)检查,所得图像进行薄层重建,使用COPD Analysis软件(Philips Healthcare)定量分析(阈值≤-950HU),①支气管参数(吸气相、D):右肺上叶尖段第6级支气管管壁厚度(WT)、Pi10、管壁面积(WA),管腔面积(LA),并计算管壁面积比(WA%)、管腔面积比(Ai%),WA/LA;②三维定量测量肺气肿参数(LAA%)(吸气相/B)及空气潴留参数(RVC-860~-950,MLDE//I)(双期/B)。各组参数进行两两组间比较,应用Spreaman相关系数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定量CT测量参数与肺功能、临床指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支气管参数(WT,Pi10,T/PAb6,WA,WA%,Ai%b6,WA/LA)与气流受限(r=-0.33~-0.63,r=-0.38~0.29,<0.05)、弥散能力(r=-0.33~-0.48,<0.05)、气道阻力(r=-0.23~-0.53,r=0.29~0.61,<0.05)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r2<0.5,P<0.05),且参数相对值(WA%,Ai%,WA/LA)比绝对值(WT,Pi10,T/PA,WA)更具有参考意义;2、肺气肿参数(LAA%),空气潴留参数(RVC-860~950,MLDE/I)与气流受限(FEV1%,FEV1/FVC,r=-0.86,-0.87;r=-0.86~-0.90,<0.001)、弥散能力(DLCOSB,r=-0.82;r=-0.83,-0.80,<0.001)、气道阻力(X5,r=-0.78;r=-0.77,-0.74;Z5,R5,R20,Fres,r=0.71~0.84,<0.001)的相关性亦具有统计学意义(r2>0.5,P<0.001);3、在临床指数四个指标,年龄、CAT评分及吸烟指数均有差异,且随着级别的严重程度增加,有差异的指标也逐步增多。[结论]定量CT测量参数与肺功能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肺气肿参数、空气潴留参数与肺功能相关性更高,对肺气肿评估的价值相对更大。第二部分COPD患者肺气肿空间分布对肺功能、临床严重程度的影响[目的]应用COPD半自动分析软件,探讨COPD患者肺气肿空间分布对肺功能及临床严重程度的影响。[材料与方法]搜集84例COPD患者,吸气相末行胸部MSCT,应用软件自动测量各肺叶低密度区容积百分比LAA%(阈值≤-950HU)。①用Spearman相关分析LAA%与肺功能(FEV1,FE V1/F VC,Fres,DLcoSB%)的相关性;②根据肺气肿异质性指数[HI=(%LAAupper-%LAAlower)/(%LAAupper+%LAAlower)]分其为不同类型(LAA%≤1%:无肺气肿组,LAA%>1%且HI>0%:上叶肺气肿为主亚组,LAA%>1%且HI≤0%:下叶肺气肿为主亚组);用χ2检验分析2亚组与临床严重程度的关系,t检验分析组间肺功能差异。[结果]1、%LAAupper,%LAAlower 与肺功能相关(P<0.05),%LAAlower与FEV1,FEV1/FVC相关系数绝对值(rs=-0.69,-0.65)高,%LAAupper与DLcoSB%相关系数绝对值(rs=-0.65)较高;2、无肺气肿组与肺气肿组肺功能(FEV1,FEV1/FVC,Fres,DLcoS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亚组比较,FEV1,FEV1/FVC及临床严重程度有差异(P<0.05),Fres,DLcoSB%无差异。[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的空间分布的不同可反映肺功能情况及临床严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