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中美女描写模式及其文化考源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ydy6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文学中的美女描写具有模式化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美人与采桑、与花、与素手、与蛾眉、与华饰五大关系上。考察其文化成因,我们可以发现:采桑母题的文化之根深深地扎在远古社会的农桑文明中:花拟美人与早期的女性生活关系密不可分;注重美人之手,是周代礼制规范的结果;蛾眉指代美人有着特别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是民族含蓄性情的一种自然流露;以华饰突现美人受到了贵族风尚的重大影响。总之,农桑文明、远古女性生活、礼乐制度和贵族风尚是以上文学现象不同程度的制约和影响因素。
其他文献
早在没有文字的原始时代,教育以言传身教的方式传递着人们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技能。文字记载有云:“育,养子使作善也。”可见,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和完善,推动人类的
期刊
该文的初衷是试图勾勒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自传体叙述在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叙述模式,文类演变模式等方面的嬗变过程,然而在写作的过程中,由于作者自身学识修养和资料的限制,以
现代以来,李贺其人其诗的现态特征,已经为数学者所共识.唯探索李贺其人的病态性与其诗歌风貌之关联,前贤时人虽迭有发明,然迄今鲜有系统之论著问世,而李贺自身的病态性对其诗
谈到文学作品对科举弊端的揭露,人们总会想起小说,特别是《儒林外史》。小说反映科举社会的深度和广度是有目共睹的,对这方面的研究也可谓细致深入。在中国文学史上,戏曲比小说更
消费社会语境中,人们对于身体的审美认识发生了变化,消费身体审美问题日益突出。不同于从古希腊罗马时代延续下来的传统审美所注重的身体精神意识,消费社会下的消费身体审美更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