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为应对不断变化的国际经济局势,推动市场经济发展,我国已经将发展的重心从追求发展速度的增长转变到追求质量和效益的提升,着力改善产业结构,推行供给侧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而在这一时期如何深入挖掘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改善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优化用工模式,为我国企业又快又好地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成为了当前亟待研究的关键问题。非全日制用工的诞生适应了现代化企业多样化的用工需求,降低了用工成本,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元的工作岗位,平衡了劳动力市场,但其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如劳资纠纷频发,劳资关系紧张等,因此如何通过健全法律规范来完善这一用工形式,在保障劳动者切实利益的基础上,确保用工成本不断降低,最大程度发挥这一用工形式的灵活性、便捷性成为本文的研究重点。本文详细研读了“非全日制用工”的相关文献,深入了解了世界各国专家学者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成果,发现当前我国非全日制用工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法律风险,深入分析后发现主要原因是:劳动关系建立、解除规范缺乏有效约束,工作时间规范不健全,薪酬标准不完善,社会保险规定不健全。在此基础上,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有效解决对策,即通过强化劳动关系建立和解除的约束条件、健全工作时间规范、完善薪酬规范、优化社会保险规范这四个方面来完善这一用工制度,解决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法律风险。随着非全日制用工法律规范的不断健全,其优势会不断凸显,成为优化资源配置,开发人力资源价值,激发企业活力的必然选择,而其覆盖范围将从当前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低收入岗位向技术、资源密集型行业和高收入岗位发展,从业人员也将从就业能力相对较差的低技能人群向高知识、高技能人群发展,最终将发展成为最常见的用工形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