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村落作为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与传统文化的“根基”,其保护与传承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基础设施作为传统村落重要的基础性物质条件,其完善与协调程度尽管是衡量传统村落保护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志,但长期以来其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并未受到学界与社会的高度重视,使得有关于传统村落基础设施理论研究与实践都比较少。本文结合文献梳理和不同地区传统村落的实地调研,从传统村落保护层面探索在城镇化背景下以及旅游开发的浪潮中传统村落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总结归纳出已改善和未改善的基础设施存在问题以及其背后形成原因,并选取具体实证案例进行田野调查与深入访谈,摸清基础设施供给过程,并分析存在问题及其形成原因,为下一步的传统村落基础设施改善研究提供依据和理论支撑,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具有现实意义。论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对研究背景、意义、方法与框架进行阐述,并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第二章通过对国内外传统村落基础设施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综述,以及农村基础设施特征和供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相关理论和实践的现状和不足,提炼出对本文的启示;第三章基于对全国范围内不同地区的传统村落基础设施实地调研,并结合文献梳理,针对各项基础设施存在问题归类为未改善和已改善两类进行讨论,并从传统乡土社会瓦解,供给制度层面以及规划控制层面分析其形成原因;第四章选取贵州省江口县云舍村作为实证案例,通过田野调研和深度访谈,结合云舍村特定自然条件、文化背景以及社会经济状况,总结了云舍村基础设施存在问题,试图通过追踪云舍村基础设施供给的过程来探讨问题的形成原因;第五章,基于前文对传统村落基础设施问题的分析,从供给制度和规划控制两个层面提出对基础设施改善的要求及建议;第六章结语,本文的主要结论,以及总结本文的不足和提出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