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森林土壤有机碳约占全球土壤碳库的73%。它的微小变化将会引起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改变,全球变暖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之间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充满争议,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森林土壤有机碳约占全球土壤碳库的73%。它的微小变化将会引起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改变,全球变暖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之间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充满争议,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生产力增加能否抵消碳排放的增加,而全球变暖背景下生产力增加是否导致更大的激发效应是引起这种争议的重要环节。因此探讨森林土壤有机碳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对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选取福建省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的4个典型土壤为研究对象,包括海拔650 m的常绿阔叶林(EBF)、1450 m的针叶林(CF)、1800 m的亚高山矮曲林(SDF)、2100 m的高山草甸(AM)土壤。采用室内培养模拟野外平均大气温度(EBF(17℃)、CF(13℃)、SDF(9℃)、AM(9℃))和增温((+4℃,EBF(21℃)、CF(17℃)、SDF(13℃)、AM(13℃)),并添加不同质量的外源碳(葡萄糖和木质素)。观测土壤有机碳的矿化及其激发效应,探讨不同海拔土壤有机碳矿化及其激发效应对全球变暖的响应机制,其结果对评估不同海拔土壤有机碳对未来区域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武夷山不同海拔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加,而CF的土壤有机碳平均矿化速率显著最高,SDF的最低,低海拔的EBF与高海拔地区的AM 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无差异。温度、土壤有机碳含量、养分元素有效性及微生物的差异是决定不同海拔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差异的主要原因。(2)增温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不同海拔土壤增温后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增加幅度沿海拔升高而呈降低的趋势,其中EBF 土壤所增加的矿化量显著高于其他海拔。由于土壤有机碳矿化与温度呈指数关系,EBF 土壤温度高于其他海拔,因此增温4℃使得EBF 土壤所增加的矿化量显著高于其他海拔;同时,增温后EBF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增加显著高于其他海拔,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也最大也是导致矿化量增幅最大的重要原因。增温提高了土壤碳的矿化率,且沿海拔升高而下降。以上结果表明在未来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低海拔地区较高海拔地区可能将释放更多的CO2。(3)外源碳的添加显著提高所有海拔的土壤矿化速率,且添加葡萄糖处理土壤有机碳激发效应显著大于添加木质素处理,且EBF、SDF 土壤有机碳激发效应强度高于CF和AM,这主要是输入物性质、土壤养分元素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所导致的。同时,微生物群落结构中,EBF、SDF的GP:GN值显著高于CF、AM,而F:B值显著低于CF、AM。研究表明,凋落物输入增加将会促进土壤有机碳的分解,易分解的凋落物所促进CO2的释放量远高于难分解的。(4)增温降低了不同海拔土壤有机碳激发效应强度。增温并未对碳输入后的土壤微生物总量及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影响,而激发效应是通过激活微生物活性来释放出更多胞外酶来促进原有有机碳分解;其次,在温暖环境下,土壤胞外酶活性已经在分解土壤有机碳的过程中处于较佳状态,此时通过激发效应使土壤有机碳分解速率增加的幅度就非常有限。因此,全球变暖能够一定程度缓解生产力增加而导致的土壤碳排放。
其他文献
目前,关于有限交换环上码的研究已有很丰富的研究成果,但非交换环上的编码研究相对较少.相对于交换环,非交换环由于结构更加复杂,因此对其上码的研究变得更加困难.环Fpm[u,θ
本文主要讨论SL(2,R)上拟周期线性系统的约化问题,重点介绍解析拟周期线性系统的三种可约性,分别是Diophantine底频下的可约性,二维Liouvillean底频的几乎可约性和旋转可约性.本文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研究对象SL(2,R)上拟周期线性系统,以及对其约化问题的研究背景和成果.首先介绍了 SL(2,R)上拟周期线性系统的连续形式和离散形式;然后叙述可约和几乎可约以及旋转
DNS是重要的互联网基础设施,提供互联中的应用和服务提供域名解析。由于DNS的中心化,DNS的解析和验证必须基于根服务器来完成。DNS中心化的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是造成
TiCx具有高强、高硬、高耐磨、高熔点等优异性能。金属Ni的熔点较高,而且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和抗热蚀性,能够在高温环境中保持性能不变。选用金属Ni与TiCx,通过无压浸渗法来制作能同时具备这两种物质优势的复合材料,应用于金属陶瓷刀具材料。本论文先制作TiCx预制体,然后通过无压浸渗工艺,向预制体中浸渗金属Ni,制得具有双连续相结构的Ni/TiCx复合材料。探究了 TiCx预制体的制备工艺、无压浸渗
在本文中,我们对一类带有切点的平面分段光滑系统进行了分支分析.这个系统共有3个参数,且它由一个线性系统和一个二次哈密顿系统构成.当参数变化时,其线性系统的平衡点分别可能成为一个鞍点、焦点或结点.该分段光滑系统中二次系统的轨线与不连续直线有一些切点.当线性系统的平衡点是一个焦点时,我们证明了分段光滑系统将有一个周期轨和一个滑动环.此外,分段光滑系统将会出现伪同宿分支和临界穿越分支CC.当线性系统的平
近年来,由于国内外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国内在芯片领域上的发展方兴未艾。因为硬件技术的蓬勃发展,传统芯片和人工智能芯片的种类丰富多彩,传统编译器已向定制化编译器发展。编译器是计算机平台与应用程序之间的桥梁,编译器依据机器平台的参数信息将应用程序源码正确且高效地编译转换成为可执行程序。在编译过程中,常常会叠加不同的优化选项对应用程序做不同的优化处理。编译器的优化能力受机器平台参数和自身编译器架构特征的影
目的采用冲击诱导法构建紫杉醇耐药株SKBR3/PR和MCF-7/PR,检测STAT5基因沉默及过表达对人乳腺癌细胞SKBR3和MCF-7紫杉醇化疗耐药性的影响。探讨STAT5在乳腺癌中的作用及细胞周期相关因子cyclin B1、CDK2和c-myc在细胞耐药中的分子机制,以期为乳腺癌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构建紫杉醇耐药株SKBR3/PR和MCF-7/PR,检测STAT5蛋白表达情况;采用STA
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二氧化碳的大量释放带来了严重的能源与环境问题,近年来全球页岩气的大规模商业勘探开采使得甲烷的工业转化成为研究的热点。甲烷干法重整反应能够将CO2和CH
健全的交通基础设施使得生产要素在区域间快速流动,促进了区域的协调发展,优化了生产要素的配置,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和重要力量。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使得中国经济在过去四十年的飞速发展成为可能,完善的交通网络拉动了相关需求的增长,在几次经济危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交通基础设施对其产生的影响成为近几年研究的热点问题。以往的研究大多基于省级层面数据,侧重研究交通基础设施对宏观经济的影
CO2干法压裂相比传统压裂技术具有返排高、对储集层伤害低、增产幅度大等优势,在煤层气开发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研究液体CO2作为压裂液时煤岩裂缝的扩展规律,本文开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