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管执法冲突是城管执法人员在执法中与行政相对人产生的冲突,近几年发生频率上升、对抗形式多样、处理过程复杂、社会影响恶劣。本文以社会冲突理论、权力和权利理论为分析工具,采用案例分析法、访谈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三种分析方法,对近五年来具有代表性的城管冲突事件进行深入探析。城管执法冲突背后是行政权力扩张逻辑,表现为城管行政体制的障碍。一是城管行政执法体制问题,即权力的配置、规范和运行三个方面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机构设置横向沟通不畅、纵向衔接乏力使得权力配置不科学;行政强制权的随意委托、审批管理权的分流失当和自由裁量权的滥用使得执法权力不规范;多头执法、执法权随意扩大使得权力运行不通畅。二是城管执法的管理体制问题,即人、财、物管理问题。具体表现为执法人员配置不合理、编制紧张、业务培训不到位使得城管执法队伍建设乏力;任务多、工资少使得任务考核成为执法应付事项。三是城管执法的监督体制问题即内外监督问题。具体表现为行政执法责任制不完善、行政执法监管程序不规范,外部监管乏力等。城管执法冲突背后是城管执法冲突的权利逻辑,表现为公众权利实现和救济障碍。具体表现在城管执法过程中,行政相对人的生存权、人身财产权、知情权、陈述申辩权、听证权等难以维护。在司法救济费时费力、信访救济乏力的情况下,公众权利实现通道受阻,通过救济途径维护受害人的合法权利困难重重;而在参与方式单一、参与范围有限、参与透明度低的情况下,城管执法人员与行政相对人的双向互动不足,公众参与权利也较难顺利实现。在行政权力不断扩张、公众权利意识觉醒,而权利实现困难的情况下,遇到城管执法时,公众一般颇难顺畅地反映诉求和保护基本权利,这样“执法-抵抗-冲突”的闭合循环就形成了。因此,应该从加强立法、完善城管行政体制、保护公众权利和促进公众参与等路径,系统消解城管执法冲突中的闭合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