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耕地资源被转为它用,人地矛盾日益突出。但是我国仍有丰富的非耕地资源尚未被开发利用,其中西北地区分布最广。若能合理开发西北六省非耕地资源,将有效拓展我国农业可利用空间,缓解目前紧张的人地矛盾,同时对西北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也将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西北六省非耕地主要类型、分布及农业开发现状介绍。西北六省非耕地资源主要是荒地、沙漠、盐碱地等几种,西藏和青海还有部分高寒荒地和雪地;目前已开发的非耕地资源多是荒地及沙化地,主要开发模式是利用非耕地有机生态无土栽培技术在日光温室中种植反季节蔬菜、特色水果以及花卉,非耕地生产的农产品主要供本地消费,少部分销往中东部地区城市以及蒙古、俄罗斯和中亚国家。(2)西北六省非耕地开发制约因素分析。西北六省非耕地农业开发在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劳动力资源、农业科技、基础设施及市场条件六个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如水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均;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劳动力资源欠缺且文化层次较低;农业科技投入不足;交通物流条件相对落后;缺乏市场纵深且面临市场风险。(3)构建西北六省非耕地开发制约因素分析框架,计算制约因素权重并进行重要性排序。构建了6项一级指标31项二级指标的制约因素分析框架,其中重要性排在前五位的制约因素是农产品销售率M5、农产品外销率M6、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T1、农产品市场数量B8及生产资料市场数量B7。(4)分析西北六省非耕地农产品市场环境,制定市场开发战略。西北地区非耕地开发具有光热资源丰富、远离污染、适合规模化经营、技术积累等优势;但也存在水资源匮乏、人力成本和运销成本高、前期投入大等劣势;在外部环境方面,存在着国家政策支持、国内市场需求增长、国外市场潜力凸显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原产区生产能力提升、政策不确定性等风险。西北六省非耕地开发的战略定位是力争成为我国高效农业生产技术和优质设施蔬菜储备基地,市场开发策略是立足国内市场,适时开发中亚地区市场。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三个方面:第一研究视角新,关注非耕地开发与近些年国家对非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政策导向相符;第二研究内容新,已有研究多侧重对具体开发技术和产权制度的关注,而本研究则侧重开发战略,具有首创性;第三构建了西北非耕地开发制约因素分析框架,这在国内尚属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