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研究发现,牛奶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其中包含益生菌和致病菌。为了减少致病菌对幼龄动物的危害,养殖中一般对牛奶进行巴氏杀菌后再饲喂给犊牛。但初乳中的有益菌是初生动物肠道微生物的重要来源,巴氏杀菌过程会不利于幼龄动物肠道菌群的早期建立,以及肠道免疫系统和肠道消化系统的早期发育,并可能因此影响其生长发育和肠道健康。我们前期的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奶牛初乳中存在共有的核心菌,其中包括丰度较高的黄杆菌嗜热芽孢杆菌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十三五项目“畜禽肠道健康与消化道微生物互作机制研究”(编号:2017YFD050050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发现,牛奶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其中包含益生菌和致病菌。为了减少致病菌对幼龄动物的危害,养殖中一般对牛奶进行巴氏杀菌后再饲喂给犊牛。但初乳中的有益菌是初生动物肠道微生物的重要来源,巴氏杀菌过程会不利于幼龄动物肠道菌群的早期建立,以及肠道免疫系统和肠道消化系统的早期发育,并可能因此影响其生长发育和肠道健康。我们前期的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奶牛初乳中存在共有的核心菌,其中包括丰度较高的黄杆菌嗜热芽孢杆菌,这些菌可能对犊牛肠道菌群的早期建立和免疫系统的早期发育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为了验证这一假设,本论文首先分析巴氏灭菌对牛乳菌群结构的影响,并在从牛奶中分离鉴定黄杆菌嗜热芽孢杆菌的基础上,研究牛奶中添加该菌对大鼠仔鼠肠道菌群结构和肠道免疫指标等的影响,为开发新的犊牛有益菌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一巴氏杀菌对常乳中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为了探究巴氏杀菌对牛常乳中微生物结构的影响,本试验采集新鲜牛常乳样品,3份不做处理,另3份进行巴氏杀菌,通过16S rDNA高通量测序方法检测巴氏杀菌前后牛常乳微生物结构和多样性的变化。并将巴氏杀菌前后常乳进行平板培养。结果显示,巴氏杀菌极大减少了牛常乳中的活菌数量,但是对常乳的微生物结构变化不大。试验二牛初乳来源黄杆菌嗜热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前期试验发现,黄杆菌嗜热芽孢杆菌是牛初乳中的核心菌种之一。为了探究该菌的生物功能,我们通过传统的分离纯培养技术分离培养初乳中的芽孢杆菌菌株,并通过形态学鉴定、特异引物PCR方法及16S rDNA测序从中分离鉴定出黄杆菌嗜热芽孢杆菌。试验三灌服黄杆菌嗜热芽孢杆菌对初生大鼠肠道微生物及免疫的影响本试验首先对刚出生的仔鼠进行灌服牛奶的饲喂试验,每天隔离仔鼠进行独立饲喂,发现第12天的大鼠仔鼠可以脱离母鼠进行人工饲喂,且生长状况良好,因此后续试验均选择超过日龄12天的仔鼠。试验将出生14天的大鼠仔鼠根据相同体重的两只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只。一组每日添加8×10~6CFU黄杆菌嗜热芽孢杆菌,另一组为空白对照组。仔鼠日常营养由巴氏杀菌常乳供给,黄杆菌嗜热芽孢杆菌添加试验为7天。饲喂结束后,分别测定两组仔鼠盲肠微生物结构、肠道绒毛长度及隐窝深度、回肠免疫基因的表达、回肠黏膜s IgA和总抗氧化功能。试验结果显示,短期添加黄杆菌嗜热芽孢杆菌增加了仔鼠盲肠内容物中有益菌粪杆菌属、罗伊氏乳杆菌的相对丰度(P=0.025,0.062),并降低了致病菌Elizabethkingia属的相对丰度(P=0.062)。短期添加黄杆菌嗜热芽孢杆菌对仔鼠十二指肠(P=0.793,0.614)和回肠(P=0.722,0.874)绒毛和隐窝,以及回肠My D88、LYZ、IFN-β、IL-6和MUC2基因的表达均没有显著的影响(P=0.138,0.374,0.322,0.372,0.278),对回肠黏膜s IgA分泌和肠道黏膜总抗氧化功能的影响不显著(P=0.167,0.272),说明添加黄杆菌嗜热芽孢杆菌对仔鼠没有产生不利影响,但短期添加优化了仔鼠肠道菌群结构。
其他文献
毛乳头细胞(dermal papilla cells,DPCs)是位于毛囊底部的特殊的成纤维细胞团,绒山羊绒毛生长和周期性发育机制与毛乳头细胞的增殖密切相关,这一过程受到多个基因的调控。研究表明Hoxc13基因在控制毛发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主要在真皮乳头细胞中表达,经过该基因过表达或者缺陷处理的小鼠都显示异常的毛发生长。目前利用转录组等多种方法鉴定了大量与绒山羊绒毛生长和周期性发育相关的候选基因
微生态制剂是全面禁抗背景下一种优质的抗生素替代品,能够有效地参与胃肠道微生态平衡,调节微生物区系,促进消化吸收,并具有无残留、无毒副作用的优点。酿酒酵母是反刍动物常用的微生态制剂,可消耗瘤胃中的氧气,有利于纤维降解菌等有益菌的增殖,提高养分消化率,改善机体健康状态和动物生产性能。目前涉及酵母对反刍动物影响的研究较多,但有关酵母饲喂方式的研究很少,同时,绝大部分研究只观察了酵母在试验期内的效果,未考
在猪肉生产中,适当的脂质沉积会提高出栏猪的体重,增加肌肉内脂质的积聚,提高猪肉的嫩度、风味和多汁性,但过度的脂质沉积对猪的繁殖性能和肉品质等相关经济性状造成严重的影响。对于人类健康而言,脂质的过度沉积,会导致诸多代谢疾病,比如肥胖、糖尿病和脂肪肝等的发生。因此,迫切需要寻找安全有效的调控脂质沉积策略。杨芽黄素(Techtochrysin,Tec)是一种类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水果和蔬菜中。已有研
肝脏承担着代谢与解毒两大主要功能,而在家禽生产过程中病原微生物入侵及其分泌毒素感染是最常见的肝脏损伤诱因。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细菌在肠道内溶解后释放的大量LPS由门静脉进入肝脏,对机体的肝脏和脾脏等组织造成损伤,破坏机体免疫系统,进而影响动物的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Protzer et al.2012;Schnabl and Bren
中国有近9000年的养猪传统,目前猪肉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50%左右。我国作为猪的驯化中心之一,有83个地方品种,其中南方家猪和北方家猪品种各具特色。但由于古代样本基因组测序数据的稀缺,中国家猪早期的遗传结构、选育历史、多样性来源以及古代样本对现代家猪的遗传贡献仍不得而知。本研究对7只约4000年前陕西石峁遗址的古代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结合已发表的159只现代猪基因组数据,进行了群体遗传学分析,取得
哺乳动物的健康胚胎只有在子宫内膜处于容受性状态(容受期)才能成功植入,此时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被重塑,以接受胚胎的附植。因此,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建立是胚胎成功植入的重要前提条件。奶山羊情期子宫内膜容受性异常会导致胚胎植入失败,本课题组前期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发现circRNA211和miR-431在奶山羊子宫内膜容受期差异表达。而且有文献报道CSF1是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标记基因,但其对奶山羊子宫内膜容受性建
乳酸菌分泌的胞外囊泡(EVs)是一种调节畜禽肠道粘膜免疫和保障肠道健康的天然大分子生物递送载体,其可携带免疫调节因子和生物活性物质等功能性分子穿透肠上皮屏障进入基底层与宿主细胞互作。但是将乳酸菌胞外囊泡(EVs)应用于畜禽肠道健康干预中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EVs携带活性蛋白无特异性;二是其细胞靶向性差。因此,本研究以一种非共价特异性凸面膜结合小肽VM为接头蛋白,将特异性蛋白GFP锚定于天然EVs表
蛋鸡在进入产蛋期后,此时机体新陈代谢处于最旺盛状态,同时抵抗力相对较弱,容易遭受多种应激因素的刺激。对于商品蛋鸡来说,如若在产蛋高峰期饲养管理不当,就会缩短产蛋高峰维持的时间,而且机体生理功能和体内代谢会逐渐退化,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吸收明显减弱,易导致其肝脏组织中的脂肪沉积速率过快,脂肪沉积量增加,当蓄积到一定程度后,易出现脂肪肝综合征,导致生产性能和蛋品质明显下降,给蛋鸡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畜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养猪业是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而人工授精技术在现代化养猪业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提高猪肉产品质量、促进品种改良及生猪养殖规模化的重要技术手段。精液保存是家畜人工授精技术中重要的环节。猪精液通常在常温下保存以保证精子在体外的活力和受精能力。但精子在体外保存过程中,精子受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
云南位于我国西南部,其复杂的地理环境,多变的气候环境以及茂密的植被使得云南地方黄牛品种在长期的驯养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种质特性。云南省有文山牛、邓川牛、滇中牛、德宏高峰牛、昭通牛和迪庆牛等6个官方认定的地方黄牛品种,还有一些地方黄牛群体,如江城黄牛。这些地方品种具有耐粗饲、抗病性强和适应性好等优良特性。云南地方黄牛品种/群体众多,但尚未系统地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水平的遗传评估。因此,本研究采集39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