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菱镁矿为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提供了诸多助益,但过去不合理的开采方式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以及环境污染,如何更加高效环保的开发利用菱镁矿资源是一个重要且具有意义的研究课题。高压脉冲液相放电技术在力学效应上作用突出,在清砂除垢、岩石破碎方面已有相关研究,该技术的选择性破碎作用为实现界面解离菱镁矿石从而获得菱镁矿单体继而高效利用菱镁矿提供了可能。本文基于上述背景,将高压脉冲液相放电技术与菱镁矿破碎相结合,研究掌握高压脉冲液相放电相关理论,并在不同充电电压及不同放电间隙下对高压脉冲液相放电的电学特性、直接冲击特性加以实验研究,辅以高速摄像完整记录放电过程。在此基础上,展开菱镁矿的破碎实验,通过有限元仿真软件计算放电通道的直接冲击应力并对菱镁矿进行抗拉抗压测试,同时利用扫描电镜(SEM)、背散射(BSD)以及EDS能谱分析等手段对破碎产物进行分析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在对高压脉冲液相放电机理及理论模型分类研究的基础上,推导水中冲击波的压力计算公式以及能量计算公式并结合等离子体通道周围区域的分布状态,明确了提升破碎效率的方法是提升冲击波的作用力及合理放置破碎矿物。静电场仿真分析表明了矿物不同组分界面处场强最大,说明了液相放电的选择性破碎作用以及同一条件下短间隙尖电极易获得较好的放电效果。(2)在充电电压10~25kV,放电间隙5~15mm的实验条件下,以放电冲击平板的形式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放电时峰值电流、峰值压力与充电电压正相关,与放电间隙负相关,等离子体通道冲击平板的冲击点主要分布在平板中心半径为5mm的圆形区域内,且冲击点的分布随着电压的提升呈密集趋势,随着放电间隙的增加呈分散趋势,充电电压的提升利于加速流注放电过程,从而减少能量损耗获得更强的冲击力。(3)通过对菱镁矿的力学性能测试以及结合仿真计算放电通道冲击应力的结果,论证了菱镁矿破碎的可能性。在充电电压30kV,放电间隙5mm的条件下进行破碎实验并对破碎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放电次数的增多利于得到更多细小粒径的菱镁矿颗粒,菱镁矿石的解离是沿着不同组分界面实现的,并且可以得到菱镁矿单体颗粒。本文将高压脉冲液相放电技术与菱镁矿的破碎相结合,通过高压脉冲液相放电特性的分析及菱镁矿破碎的实验研究,为菱镁矿的高效利用提供了新思路,也为高压脉冲液相放电技术在破碎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