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8年以来,中国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变化具有明显的波动性,但总体上从1995年后呈稳定增长势态,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同苹果产量增长速度相比,苹果出口量增长速度明显偏低,2011年中国苹果出口数量仅占到苹果总产量的2.88%。同时,中国苹果国际竞争力与世界其他主要苹果出口国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苹果出口贸易面临新的国际分工及贸易格局、新的贸易壁垒,苹果出口贸易地理结构对中国苹果出口贸易的影响不断加强,苹果出口贸易秩序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和严峻挑战。因此,从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视角,把握中国苹果产业市场及出口贸易状况,探求影响中国苹果出口贸易地理结构变化的因素,围绕提升中国苹果国际竞争力及促进苹果产业平稳发展,研究并提出优化的中国苹果出口贸易地理结构方案,对保障中国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论文围绕中国苹果出口贸易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以产业贸易理论为指导,在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和评价基础上,遵循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统计报告》中的苹果出口贸易相关数据和中国海关统计的相关苹果出口贸易数据,研究中国苹果国内和国际贸易地理结构及影响中国苹果出口地理结构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对未来中国苹果出口地理结构进行定位,并提出促进中国苹果出口贸易地理结构优化的对策建议。按照逻辑关系与结构,将论文规划为三部分,共八章:第一部分(包括第一、二章)为研究方案设计及理论分析部分。本部分主要阐述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以产业贸易理论、要素禀赋理论等为指导,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进行系统综述和评述基础上,确立了论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研究方法。从国内地理结构和国际地理结构相结合角度,设计出中国苹果出口贸易调研方案及相关数据收集方案。从经济学及国际贸易理论视角,界定了出口贸易结构和出口贸易地理结构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构建了中国苹果出口贸易地理结构研究理论框架。第二部分(包括第三至第七章)为本文研究的重点部分。本部分主要是在调研的基础上,从国内地理结构和国际地理结构两方面,对中国苹果出口贸易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得出相关研究结论。具体包括:一是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中国苹果种植、国内苹果加工企业、苹果出口贸易方面,对中国苹果生产及出口贸易进行系统分析;二是前文的理论分析为基础,从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两个视角,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中国苹果出口地理结构,分析确定影响中国苹果出品地理结构的主要因素;三是以第三、四、五、六章研究结果为基础,研究中国苹果出口竞争力及中国苹果出口地理结构与苹果产业发展相关关系,并合理定位中国苹果出口的地理结构方案。第三部分(第八章)为结论和建议部分。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为:一是从苹果出口的国内地理结构来看,出口区域主要集中在环渤海湾优势区,中国苹果出口区域差异明显,但出口区域的差异呈现逐步缩小趋势。二是从苹果出口国际地理结构来看,中国苹果出口主要集中在亚洲和欧洲,苹果出口具有不稳定性,且出口集中程度在波动过程中呈现上升趋势。在此基础上,分析、测定出中国苹果出口不同国家的集中度对中国苹果出口不稳定性的贡献率。三是中国苹果产量、中国与出口贸易国之间的空间距离、中国出口对象国的出口苹果价格、出口对象国的贸易关税,以及出口贸易国是否是GDP成员国及WTO成员国、东盟和中东国家成员等,是影响中国苹果出口地理结构的主要因素。四是中国苹果的出口竞争力较低。基于上述结论,我国苹果出口在地理结构策略优化方面,应该在整体巩固亚洲市场、扩大欧盟市场、拓展非洲、拉美洲市场、弱化北美洲和南美洲等市场的基础上,以深度开放低端市场为重点,积极拓展中高端市场,谨慎进入高端市场,并形成局部多元化基础上的适度地理集中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