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级英语隐性课程现状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 : 11次 | 上传用户:long961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实际课程体系,并对显性课程实施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国家实施的新课程也表明隐性课程正逐渐从理论转向实践,并成为日常教学工作必要的组成部分。然而英语隐性课程研究的状况却并不那么乐观。没有专门的论著,只有一些零散的以抽象方法谈及英语教学的隐性课程原理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文章,而用实证方法去关注隐性课程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操作实施,尤其是班级教学过程中所隐含的课程资源使用的研究则更少。鉴于此,笔者以调查报告的实证研究形式对初中班级英语隐性课程的现状进行剖析,以期能为具体操作实施英语隐性课程提供实证参考,为进一步推进英语新课程改革,找到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的有效途径出一份力。本研究以内隐学习和二语习得等理论为依据。研究的主体部分是对温州市实验中学的30个班级的416名学生和27个英语教师关于班级英语隐性课程现状的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初中英语教师对英语隐性课程的认知度,初中班级英语隐性课程物质要素的现状和初中班级英语隐性课程精神要素的现状三方面来了解初中班级英语隐性课程的现状。同时运用现场观察法对10节课堂上的隐性资源使用状况进行了课堂观察。并且对初中3个年级英语隐性课程的现状进行区别分析来了解七、八、九不同年级隐性课程的使用变化。也访谈了5位非英语班主任,了解其对班级英语隐性课程的见解。之后笔者进行了数据整理,提出研究结果讨论及建议。经过调查分析笔者得出的研究结果讨论如下。第一,大部分初中英语教师对英语隐性课程的认知不深。第二,班级教室英语元素的布置目的性不强、面积不广且内容单一第三,班级英语学习风气还有待加强。第四,大多数班级的英语评价制度不够健全,偏重知识和技能的考核。第五,班级的师生关系总体表现一般,师生缺乏互动。第六,班级的生生关系总体上较为理想,同学之间影响较大。第七,大部分教师对课堂上情感态度等隐性资源的把握较好,但对生成资源的利用不够。第八,学生和教师都较少参加英语课外活动。第九,总体上低年级的隐性课程的开发程度要强于高年级。第十,英语班主任对英语隐性课程的影响力要强于非英语班主任。针对以上结果讨论,笔者提出以下建议.第一,提高英语教师对英语隐性课程的整体认知水平,完善英语课程结构。第二,积极创设有利于英语教学的班级物质环境,营造英语学习空间氛围。第三,积极创设有利于英语教学的精神环境,增强学习英语的文化氛围。第四,坚定英语教学目标,强化英语隐性课程应用的一致性。第五,宣传英语知识,加强与非英语班主任的交流合作。
其他文献
<正>韦拔群是我国农民运动领袖,人民军队的早期杰出将领,是百色起义、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和右江革命根据地的领导者和创始人之一,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
目的 研究60例全程无缝隙护理干预措施在手术室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取全程无缝隙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取常规
现在市场上的饼干、面包、虿糕,看上去实在诱人,吃起来也很美味,但是其中的食品添加剂品种繁多。为保证孩子生长发育的需要,按照营养卫生的要求,幼儿园饮食工作崇尚绿色健康,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是我国南方特有的速生用材林树种之一,具有生长快、材质好、产量高、栽培面积广等优点。然而随着杉木人工林连栽代数和面积逐渐增加,杉木纯林
青海省西宁市第七中学为配合当地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实需要,自2016年起开始进行城乡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探索和尝试。一是打破区域和行政壁垒,统一集团化办学基本
目的:考察盐酸左氧氟沙星在葡萄糖输液中与4种注射液(消旋山莨菪碱、地塞米松、氯化钾、维生素C)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盐酸左氧氟沙星与上述4种注射液配伍
背景虽然许多研究已经证实了社交焦虑与非理性信念、注意控制之间的相关关系,但关于注意控制是否会影响非理性信念与社交焦虑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还相当缺乏。目的探讨注意控制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人类认知活动的结果和工具,是人类用来思考和行为的概念系统。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实质上是人类运用某一领域的经验去理解和
从甘肃马铃薯种植面积稳步扩大、鲜薯总产不断增加、比较效益持续居高、新品种育种及应用步伐加快、脱毒良种繁育体系逐步完善、加工营销能力迅速提高等方面阐述了马铃薯在科
本文将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着眼于信息化技术使用的实践要求,分析该技术在保险业发展过程之中所产生的变化以及影响,明确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方向,更好的体现现代信息化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