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治疗前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运动耐量、心绞痛发作情况、中医证侯疗效、生活质量及血脂等指标的变化,评价参术冠心颗粒在改善运动耐量、缓解心绞痛发作、提高中医证侯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纳入符合诊断标准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8例,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术冠心颗粒,每日2次,每次1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安慰剂,每日2次,每次1袋。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活动平板试验各指标(运动总时间、最大负荷量、运动诱发ST段下移0.1mv的时间、运动诱发ST段下移0.1my的运动量、最大ST段下降值、达最大负荷量时心率、ST段下移持续时间、达目标心率时间)、心绞痛发作情况(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硝酸甘油消耗量)、中医证侯疗效、生活质量、血脂水平(TC、TG、LDL-C、HDL-C)和安全性指标(血常规、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1、运动耐量指标比较:运动总时间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后12周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2周组间比较及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最大负荷量方面,试验组治疗后12周与治疗前相比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12周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诱发ST段下移0.1mv时间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后12周均较治疗前有所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周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延长量优于对照组。运动诱发ST段下移0.1mv的运动量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后12周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最大ST段下降值方面,试验组治疗后12周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治疗后12周两组间比较及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改善优于对照组。达目标心率的时间方面,两组治疗后12周达目标心率的时间均较治疗前有所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2周组间比较及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ST段下移持续时间、达最大负荷量时的心率方面,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及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运动诱发心绞痛例数方面,两组治疗前后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不同观察时点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疼痛程度上均较治疗前有好转,两组在治疗后8周、12周组间比较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12周两组患者心绞痛疼痛程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硝酸甘油消耗量均较治疗前减少,治疗后8周、12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12周的CCS心绞痛分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改善更为明显。3、中医证侯疗效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不同观察时点的中医证侯计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减少,两组不同观察时点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中医证侯疗效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2周后试验组的中医证侯疗效总有效率为86%,对照组为43.9%。4、中医单项症状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观察时点在胸闷、疲乏、气短、自汗等单项症状疗效上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改善上述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5、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不同观察时点生活质量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P<0.05),试验组治疗后12周除疾病认识程度维度外,在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及治疗满意程度维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积分高于对照组。6、血脂指标变化比较:两组服用降脂药物的患者治疗后12周胆固醇较治疗前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2周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7、安全性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均未发生任何严重不良反应,且血常规、肝肾功能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参术冠心颗粒能够改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运动耐量,延长患者的运动总时间,对患者的心脏储备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作用,改善患者预后;增加患者的最大负荷量,提高其运动耐力,增加做功量;可以延长运动诱发ST段下移0.1my的时间,改善耐缺氧能力;增加运动诱发ST段下移0.1mv所需运动量,提高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心肌缺血阈值;改善最大ST段下降值,具有一定的抗心肌缺血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心绞痛发作,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消耗量,缩短发作持续时间,减轻发作疼痛程度;可以提高中医证侯疗效,尤其对胸闷、疲乏、气短、自汗等单症疗效具有一定改善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较好的远期疗效;可能对血脂代谢具有一定调节作用;并且未出现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