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1.针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根据是否合并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分析比较单纯房颤组和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组的临床资料的差异情况。2.通过对患者的一般资料,相关化验指标和影像学指标的分析,得出非瓣膜性房颤导致卒中风险增高的危险因素,希望能够作为CHADS2评分和CHA2DS2-VASc评分的补充,来更好的预测卒中发生的风险,作为抗凝治疗的早期依据。研究方法:1.回顾性分析在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于辽宁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及神经内科住院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病例后,共纳入396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根据是否合并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分为单纯房颤组280例,合并脑卒中组116例。2.详细记录患者的病例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服用阿司匹林和华法林的情况,以及是否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病、糖尿病、既往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血栓史和血管病变等疾病,计算患者相应的CHADS2评分和CHA2DS2-VASc评分,血清学指标(记录入院后48h内的第一次检验结果)包括血小板计数、D-2聚体、纤维蛋白原、血脂、肾功能、尿酸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以及影像学检查:超声心动图。应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比较两组间的差异。3.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对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将有相关性的指标继续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两组的临床特征显示:两组年龄差异显著。年龄越大,心房颤动合并卒中的比例越大,其中年龄在≥75岁的患者占最高比,约71%。单纯房颤组与合并脑卒中组的年龄分别为(66.04±12.31)岁和(77.16±7.78)岁,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的CHADS2评分和CHA2DS2-VASc评分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患者性别差异、是否吸烟和服用阿司匹林和华法林方面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2.两组患者的相关化验及心脏彩超检查结果对比分析得出,合并脑卒中组的尿素氮、尿酸、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房内径水平偏高,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将上述有统计学意义的风险预测因素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示:NVAF合并卒中与年龄、CHADS2评分、CHA2DS2-VASc评分、尿素氮、尿酸、NT-proBNP和左房内径水平均成正相关(p<0.05)。4.将上述有相关性的年龄、尿素氮、尿酸、NT-proBNP、左房内径大小、CHADS2评分和CHA2DS2-VASc评分等7项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除CHADS2评分和CHA2DS2-VASc评分外,NT-proBNP和左房内径大小是NVAF患者合并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除CHADS2评分、CHA2DS2-VASc评分可以预测房颤发生卒中的风险,NT-proBNP和左房内径大小也是NVAF患者合并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可作为简单易得的指标,结合CHADS2评分和CHA2DS2-VASc评分,更好地评估卒中风险。